同是非常規能源,任務更重的煤層氣行業在2012卻分外落寞。自2011年最后一天“煤層氣十二五規劃”出臺之后,就鮮有相關激勵政策措施問世。與頁巖氣的紅火熱鬧相比,投資者對煤層氣興趣寥寥。“十二五規劃”出臺后提振起的信心和干勁,卻以未完成2012年初目標的125億立方米結束。
究其原因,技術、政策、體制、環境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但關鍵在體制——看不見的“玻璃門”一直擋在那里。頁巖氣之所以熱,是因為放開了礦權。國家對能源的需求客觀存在,投資者也不缺錢,一旦放開,市場馬上會給出積極的反應。
其實在煤層氣礦權放開申請之初,曾有一些民營企業登記了一些小面積的區塊,但因技術、資金不足等種種原因,后來相繼退出。大部分區塊被登記在中聯煤、中石油、中石化、河南煤層氣等央企或地方國企名下。2007年國土部發文暫停煤層氣區塊審批,此后再沒有設置新的區塊。多年來一些擁有技術實力和雄厚資本的民營企業只能為擁有礦權的企業進行技術服務,或在境外注冊,以外資身份和擁有對外合作專營權的國企進行產品分成合作,難以真正介入勘探開發。
雖然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在《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二五”規劃》發布儀式上表示,“我們鼓勵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進入煤層氣勘探開發”。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也先后發布《國土資源部全國工商聯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國土資源領域的意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主體依法開展頁巖氣、煤層氣、油砂、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查開發。但人們普遍認為,意見只是給出了方向,如何落實還需要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
煤層氣還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即使在已經登記過的區塊上,煤層氣作為煤炭的伴生資源,在開采過程中也常面臨著和煤炭企業的矛盾。煤炭與煤層氣共生于同一空間,但兩者的開發技術、規范要求各不相同。煤層氣企業在開采時,必須綜合考慮規劃礦井接續時間、煤炭資源節約、安全管理、采掘布局等諸多因素,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煤炭與煤層氣開發的有機結合和有序銜接。這需要煤炭企業和煤層氣企業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但現實中,往往是煤炭企業抱怨煤層氣企業“占著茅坑不拉屎”,影響礦井生產規劃;煤層氣企業抱怨煤炭企業越界開采,侵占了自己的地盤。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
在當下的中國,開發煤層氣是比頁巖氣更現實、也更緊迫的工作。煤層氣開發已經有了十幾年的經驗,地面開采技術日趨完善,與頁巖氣尚處在勘探階段相比,煤層氣顯然更現實。緊迫則在于煤層氣不僅是清潔的可燃氣體,也是瓦斯爆炸事故的“殺手”,開發煤層氣還肩負著保障煤炭安全的重任。近年來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不斷好轉,與瓦斯治理力度的加強有著直接聯系。最后從氣體特性來看,煤層氣埋深較淺,滲透率較高,開采難度也比頁巖氣要小。
今年北方有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多地的天然氣供應響起警報,而且霧霾趁機肆虐,讓人們更加渴望中國能源消費中能多一點天然氣這樣的清潔能源。
如果在“十二五”余下的時間里,以妥善解決礦權問題、設置新的礦權為突破口,理順煤層氣開發機制,并真正向全社會放開,相信煤層氣產業會在各方努力下,很快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