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化工新材料(天津)峰會日前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此次峰會的主題是“把握機遇,注重責任”,與會代表在談到社會責任問題時一致認為,化工領域企業應該肩負起社會責任,擺脫公眾談“化”色變的刻板成見。
倡導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責任關懷”行動的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主席關志華介紹說,AICM正在幫助中國的化工企業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和環境污染。除此之外,協會也在努力改變公眾對于化工企業的“不良認識”,“公眾對于化學品并不了解,所以我們要把化學好的一面告訴居民。”
隨著公民社會意識的加強,中國公民對于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如何與公眾進行良好的溝通,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對此,中國化工集團副總經理范小森表示,雖然這方面國內起步比較晚,但也在逐步向跨國企業學習。他舉例說集團最近規劃的“年產14萬噸的蛋氨酸項目”,項目實施之前“爭議很大”,很多人認為會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于是組織公眾去國外參觀的同類企業參觀,“告訴他們沒有太多的污染”,這個項目最終獲得批準。 另外他強調,“預案也很重要” ,“可以讓公眾知道,真正發生問題后,我們是有處理辦法的。”
對于公眾教育方面,在國外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鑒的例子,贏創德固賽大中華區總裁俞大海表示,歐洲化工行業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公眾開放日。“很多人對化工有一些印象 比如化工就是劇毒,就是危險”,通過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用普及的語言來告訴公眾,其實化工產品對于城市發展非常重要。
而朗盛更是以自身的行為來打消公眾對于周邊化工廠的疑慮,“我們的很多的生產設施,都要求廠長也住在居民區,這就告訴社區的居民我們會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操作工廠。”朗盛大中華區總裁王永利介紹說。
效仿這樣的例子,AICM也在中國倡導了“小小化學家”活動,關志華說,“我們每年暑假的時候邀請小朋友來做小小化學家, 從小教育他們化學可以幫助他們節能減排。”
第二屆國際化工新材料(天津)峰會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德國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協會和摩根士丹利共同主辦,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攜天津市濱海新區管委會合力承辦,是新材料業界精英的頂級盛事。
在閉幕式上,參會企業還通過了向社會和全行業發出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天津倡議書》,就如何在當前特殊經濟形勢下,協調產業、社會、環境三方的長久和諧發展,提高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的社會責任和行業自律水平達成系列共識。
《天津倡議書》號召化工新材料產業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資源集約型的優化配備原則;堅決杜絕盲目投資、惡性競爭,從源頭上避免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倡導建立環境友好型企業,盡可能地追求“零排放”目標,全力保護生態環境體系;倡議全行業建立行之有效的“以人為本”措施,恪守安全生產,保障員工健康;在關注責任和安全的同時,國際化工新材料峰會還向業界積極提倡保護知識產權、致力科技創新、加強交流合作、強化行業自律等。參與峰會的代表見證并高度認同了這些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