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公司2013年工作會上,“努力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開放型中石油”這句話頗具感染力。
對于中國人來說,30多年矢志不渝的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奇跡”,吸引了世界向東看的目光。同樣,中國石油以持續深化的改革開放實踐,用五年實現資產和收入增長一倍、十五年來企業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業績,詮釋了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亮麗轉變”,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持續提升。
感受著中國石油的快速進步,中國石油人深有體會:改革開放是釋放企業活力的重要法寶之一。1998年兩大集團公司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內部重組改制,到兩大公司分別成功實現境內外上市,經營理念、體制機制等與國際“對接”,再到國際市場上磨礪壯大,中國石油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快速成長。如今,兩級行政、三級業務的管理架構穩定完善,通過業務整合和持續重組,集約化、專業化和一體化的體制格局得以確立,統一的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經營機制更具活力,具有中國石油特色的管理體系更加成熟,經營理念、制度標準全面與國際接軌,為未來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內部深化改革一同推進的,還有對外開放合作。在“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強與資源國和合作伙伴的深度戰略合作,形成海外五個油氣合作區、三大油氣運營中心、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同時,中國石油在國內市場“引進來”競爭元素:在蘇里格實施“5+1”風險作業,在長北和趙東項目讓所屬企業學會比肩強者,通過企、地、軍攜手開發紅山油區謀求更大成果,引入國有資本、社;鸷兔駹I資本等共同建設西三線……中國石油敞開胸懷引入外部各方力量的結果,是在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同時,激活內部市場的隊伍活力,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改革,是破解難題的良方;開放,是培育優秀的捷徑。面向新的更宏偉目標,中國石油更要直面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繼續深化改革,更加積極開放。這既是貫徹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決策部署的體現,又是中國石油全面建成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內在需要。
在新征程上,我們需要形成推動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和新優勢。通過深化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專業化重組和業務資產重組,進一步完善管控模式,按照市場化方向完善經營機制,實現各管理層級責權利相匹配。各部門、各崗位職責職能清晰,界面清楚,建立工作流程和標準評判體系,讓員工清楚自己在建成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中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義務,在與企業共同成長中實現個人價值,從而調動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化作源源不斷的生產動力。
同時,也應該看到,擴大開放合作是適應國際經濟和能源行業發展大趨勢的客觀要求,是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的現實選擇。為此,工作報告把“開放合作” 作為四項重大舉措之一,明確要把開放合作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突破口,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盡快形成擴大開放合作的新思路、新舉措。這就要求各企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采取積極主動、靈活務實的措施,以資本為紐帶、以效益為中心,“打開大門搞建設”, 將擴大開放合作作為一項戰略工程。努力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積聚推動開放合作的正能量,以提升全球范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提升企業的影響力、控制力、帶動力和保障能力,實現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中國石油過去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實現未來宏偉藍圖依然需要深入改革開放,“充分激發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開放型中石油”。當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被賦予更深刻的內涵、更殷切的期望時,中國石油只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穩中求進,好中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