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公司的大事件伏出水面。中國海洋石油(行情 專區)有限公司26日宣布,中海油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交易金額顯示,此次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151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筆海外并購。
相對以往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公司來看,此次的規模與復雜性也非同小可。對于此次收購成功,筆者認為石油公司的并購案作為利益體均有其戰略考慮,而中海油此次步入海外的投資規模雖然很大,但世界并購史顯示往往并購愿景與未來實際預期并不會簡單的成正比,其戰略意義特征更濃。
從收購事件的演變來看,中海油于2012年7 月宣布,與總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尼克森公司達成協議,將以151億美元收購尼克森。由于尼克森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期間過關股東表決、加拿大政府及美國相關機構也非一帆風順。從當時相關協議數據來看,中海油需收購的對價之一,則是要承擔其相關巨額債務,可謂并購市場沒有免費的午餐。
151億美元的收購報價創下近幾年來石油收購案中的最高值,去年7月收購協議顯示,中海油將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比當時7月 20日股價溢價61%。溢價收購顯示了中海油志在必得的收購意愿。隨后的收購動態顯示;2012年9月20日,尼克森股東批準中海油對其收購協議,2012年12月7日,加拿大聯邦政府批準中海油收購加國聯邦石油企業尼克森;2013年2月12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中海油建議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已經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準。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
從交易雙方的公司基本情況來看,資源開發有其合作的強大背景與空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中央特大型國有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冊資本949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北京,員工約98750名,現有天津,湛江,上海,深圳四個上游分公司。尼克森是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現有員工約 3000人。其專注于三項發展戰略: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頁巖氣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的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而對于中海油來講,由于中海油自身的石油儲量僅夠開采9年,這一比例在世界主要石油企業中是最低的之一,而完成這次收購將增加中海油30%的石油儲量,而對于尼克森來講,由于其是一家典型的非常規油氣公司,其戰略資產頁巖氣儲備較高,這種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或為加拿大帶來較大的收益性預期。近年來,尼克森經營業績波動較大,需要通過實力背景的國際化公司進行合作,擺脫資金與債務困擾。相關數據顯示:尼克森2008年凈收入為17.15億加元,2009年暴跌至5.36億加元。 2010年升至11.27億加元,2011年又跌至6.97億加元。公司經營性現金流也波動劇烈,2008年為43.54億加元, 2009年18.86億加元,2010年23.92億加元,2011年24.97億加元。因此對于并購雙方而言存在互利雙贏的基本條件。
國際資本公司收購歷史軌跡顯示,具有了互利雙贏的平臺而實現并購后,其也并非能夠完全在未來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對于此次中海油并購尼克森公司來講,其仍然面臨新能源市場發展、國際政治局勢變動及資源利用、出口、開發技術等諸多因素的挑戰。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此次中海油并購尼克森公司創下的我國企業最大海外交購金額案,其戰略意義重大。151億美元的收購報價也是近幾年來石油收購案中的最高值,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對海外資源投資加大了實質性步伐,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海油近年戰略方針的推進,但收購市場往往存在戲劇性的變化,即預期效果往往會因為政治、事件、利益沖突等因素而產生偏差,而此次中海油的海外并購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其更大層面體現的是一種戰略意義,也體現了國家某種戰略的顯現,未來的經營成功取決于雙方共同來實現利益其享,風險共擔。一句話,此次收購的戰略意義遠遠大于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