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廣西兩省、自治區啟動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后一年,更多地區的燃氣價格調整也同時展開。上周,長春燃氣(8.63,-0.27,-3.03%)公告稱,調整民用燃氣價格的聽證會通過了提高民用天然氣和煤氣價格的方案。此外,江蘇、浙江也傳來了將召開天然氣價格聽證會的消息。
受此影響,國內更多省市燃氣價格調整的預期越發強烈,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大眾公用(5.08,0.15,3.04%)、深圳燃氣(10.20,-0.18,-1.73%)、陜天然氣、廣州發展等,而行業上游和中游的勘探、開發、儲運行業同樣有望受益。
經營入不敷出
2月26日,長春燃氣發布公告稱,民用燃氣價格調整方案已通過聽證,當地民用天然氣價格擬由每立方米2元調整到2.8元;煤氣價格擬由每立方米1.5元調整到2元。
早在2月8日,長春燃氣就公布了燃氣價格調整方案和聽證會時間,之后股價漲幅一度超過10%。而在調整方案通過后,長春燃氣的股價反應較為平淡,上周累計下跌1.55%。
從我國天然氣市場情況來看,由于未實現市場化定價機制,國產的低價天然氣和進口的高價天然氣同時向市場供給,隨著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導致進口天然氣部分出現的虧損越發嚴重,天然氣產業鏈的生存情況受到嚴重影響。
發改委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全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0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天然氣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增長31.1%;表觀消費量1471億立方米,增長13.0%。2012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28.9%,同比上升4.6%。
長春燃氣的業績預報顯示,初步測算2012年的凈利潤減少80%至90%,主要原因是雖然燃氣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由于燃氣銷售價格尚未實現與上游同步調整,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生意社燃氣分析師周翠平認為,天然氣價改大幕正徐徐拉開,未來三年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有望進一步擴大,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之間的比價關系有望逐步理順,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在執行上有望更加順暢。
產業整體受益
盡管長春燃氣上周走勢平淡,不過同為地區管道天然氣供應企業的深圳燃氣、廣州發展、陜天然氣和大眾公用分別上漲4.53%、4.70%、10.02%和16.55%,而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燃氣則是大漲17.28%。
海通國際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中國燃氣在國內21個省的172個城市有燃氣管道項目,還有天然氣加氣站項目分布于同省市,天然氣價格上調公司直接受惠。
此外,中國石油(8.92,-0.09,-1.00%)、中國石化(7.25,0.04,0.55%)等上游勘探開發企業同樣受益。以中國石油為例,目前該公司擁有我國約80%的輸氣管網、近70%的天然氣儲量、中亞天然氣的獨家進口權和眾多城市燃氣項目,另外還在開拓液化天然氣的接收站和加氣站業務。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石油的天然氣與管道業務實現收入441億元,環比增加11.64%,由于進口天然氣價格較高,中國石油該業務單季度虧損8.85億元,并且連續兩個季度虧損。如果國內天然氣價格明顯上漲,中國石油的天然氣業務就有望扭虧為盈。
目前,隨著天然氣需求增加和價格有望上漲,將導致國內天然氣投資和產量相繼增長,而中國的石油天然氣企業大規模投資海外油氣資源,也將帶動旺盛的服務需求。因此,在A股上市的油田服務和裝備公司同樣引人關注,江鉆股份(15.32,-0.28,-1.79%)、恒泰艾普(25.890,0.00,0.00%)、吉艾科技(17.050,-0.27,-1.56%)、惠博普(12.06,0.18,1.52%)上周均以紅盤報收,漲幅分別為3.59%、1.53%、2.12%和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