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技術上的突破,這是解決上述三個挑戰的第一個措施。
第二個解決上述挑戰的措施就是經濟層面,所謂經濟層面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的問題就是現在我們說新能源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風電的成本大概是火力發電的一倍,太陽能的成本大概是火力發電的四倍,同樣一度電的話。從經濟上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有政府的支持,這個在國外也是這樣,對新能源給予適當的補貼。
隨著技術的進步,補貼會逐步的減少。比如說德國規定給太陽能的補貼是每年遞減8%,這樣來促使它降低成本,不然的話他老依靠政府補貼就不行了,這是一個方面,當然也依靠市場的機制,依靠銀行的長期貸款,依靠資本市場,證券市場。
再一個就是要注意計算環境成本,火力發電盡管現在成本低,但是對環境造成的損失沒有算進去,如果我們把環境成本算進去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如果我們把環境成本算進去的話,很可能就會提高風能和太陽能的經濟性,這也就是國際上在討論的,增收碳稅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做過一下測算。按照中國目前的情況,在發展新能源,如果每度電增收四分錢碳稅,就有可能支撐我們十年新能源的發展,當然這一征收碳稅帶來的問題是企業有意見,老百姓也有意見,因為成本提高了。但是我想這個問題一方面企業要通過努力消化一部分,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我們的人民群眾應該理解到這一點,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是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你比如說我們現在汽車尾氣的排放,我們現在還只是用國三的標準,柴油是用國一的標準,國一標準是柴油含量里面硫是350PPN,人家只有10個PPN,這差多少倍,你要用好的油,你當然油價可能要提高,不可能像北京這樣完全政府來補貼。隨著人民收入的提高,為了保護環境,我想了人民群眾也會理解優質優價適當提高和征收碳火力發電,征收碳稅稍微的上當,這應該是可以承受的。對于那些低收入,不能承受的人民群眾政府可以考慮,從低保補助方面來給予支持,這個是我們在經濟手段的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需求的變化并沒有這么大,但是能源價格的變化卻比需求變化放大了很大,這是由于在能源市場上的投機所造成的。比如說期貨,期貨從最初設立的目的是套期保值,是對沖風險,但是由于過度的投機變成了投機的工具,使得能源的價格波動遠遠超過需求的波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金融工程的手段,來發展一些減少價格波動的金融工具,防止在能源領域里的過渡金融投機。
上面我講這三點都是,我們從經濟層次上來處理好上述的應對挑戰。
最后一個層次,政治的層次。當前世界各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單個國家來解決什么氣候變化,能源價格,能源供應的問題,這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而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也是不容易的,因為不同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能源的生產國和能源的消費國等等的利益是不一樣的,要處理好這個問題需要從世界總體利益出發,通過協商來處理好這個問題。你比如說對氣候變化問題,可以說開了好幾次會了,從哥本哈根到坎昆到約翰內斯堡,開了好幾次會,但是關于京都議定書的后續問題,關于CDM機制問題等等都還在爭論之中,我認為國際合作,特別是國際各國之間在政治層面上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我認為如果大家都從全局利益考慮的話,應該是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現在看來好象消費生產國認為價格是我掌握,我提高了價格,你們愛買不買,你們不買就出問題。但是實際上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你生產國價格提高了,供應國肯定需求量就降低了,你就要刺激供應國采取代用品或者其他的辦法,反過來說他的需求量降低,對你生產國也沒有好處。我在澳大利亞講過,我當然是講鐵礦的問題。我說你們的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中國的鋼鐵生產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反過來說你礦石價格抬高,這必然刺激中國發展鋁工業等等各個方面的努力,反過來說中國需求量的降低對你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對你們的經濟也沒有好處。所以我認為在國際上,通過各國領導人之間的協商,來采取一些合作的措施,減少供應的短缺,減少價格降低的波動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就講這么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面臨的三個挑戰,能源供應的挑戰、能源價格波動的挑戰和能源對環境影響的挑戰。我們解決的辦法就是技術層次、經濟層次和政治層次三個層次的共同努力來給予解決,我就講到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