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們這一次高端對話請了三位嘉賓,一位是設備制造商,2013年創新金獎獲得企業,河北華北榮勝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和元先生;第二位嘉賓是李國昌先生,這也是我們認證機構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制造產品非常重要標準制造者的代表。我們還有請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陳衛東先生。我們討論的題目是中國石油裝備如何走向世界,這三位嘉賓都有親自的實踐和幫助企業實踐的機會,我們先請這幾位嘉賓先簡單的聊一下。
陳衛東:剛才主持人介紹了,我曾經干過一段,專門初期尋找市場,也是尋找并購目標。有好幾年沒有做了,然后回到了我剛才講的稍微宏觀一點的趨勢性一點的研究。其實中國的石油裝備制造,我去了幾個國家,應該說也有四、五十個國家了,美國去的比較多,歐洲也去過,俄羅斯,一個小小的俄羅斯的地方去了七回,也去俄羅斯參觀過現場和制造,如果從石油工業體系的完整性和能力來講,我覺得全世界就兩個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兩個是在不同層面上,中國更強的是一般的制造能力,模仿能力和批量一個是在創新探索,還有最重要的市場,石油裝備的市場。中國應該說是在石油裝備方面,除了美國以外沒有像中國有這樣大的貿易量和規模。一個石油市場大小經常以多少鉆機來衡量的,全世界5000多臺鉆機,北美市場主要是講美國和加拿大,將近3000臺,兩千六、七百臺,中國也有一千七、八,這就四千多臺,全球80%多呀,裝備就在這兩個國家。為什么顯得我們總的想要走出去呢?總是覺得好象國際上沒有占夠,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我們這個市場,我們服務市場沒有市場化,我們的服務是在三大油里面。而這三大油各自有很強的設備制造能力。今天中石化講的四機,很強的自己供給能力。我們現在民企過去這幾年很快的,因為很容易,投資也不大,而且國際有一定的需求,其實國際上整個來說,這一塊一般的產品需求并不大,五千多臺鉆機,80%在兩個國家,你到哪去呀,不就是美國、中國嗎,中國制度約束的你還沒有那么多空間給你,總想尋找開拓更大的空間,從這樣大的圖象來看,我們很多民企會失望的,就那么點東西,這個機會其實還是在于我們自己國家的改革上。我們創新能力低,很重要一條,我們的東西就賣不上價,同樣的量少不少錢沒有多少利潤,而這個創新能力也在于制度,我們這樣一個體制上,不太激勵創新能力。說到頭對這個東西,我的大的判斷,還是在我們這個改革上,就是新的總理李克強最近不斷強調的一個詞,就叫做最大的發展動力在于改革,從我們這個行當來看,我剛才講這個分析也在于改革上,在于我們真正的行業,我們服務這個行業有需求也得有市場,我們只有需求沒有市場,沒有制度空間釋放,也沒有競爭,也就沒有足夠的創新能力。至關我們的創新能力夠了,我們的投資夠了,中國這個市場還會更擴大,由于你非常規這一塊才剛剛看到,整個能源轉型,一個大的機會還是在我們這。如果我們能夠有技術創新,有能力,又有這個市場,我們在自己的國土內,在我們這一塊搞的風聲水起,還可以把我們的技術,我們的人力資源拿到歐洲去,在非常規市場動起來,讓我們的服務能力把這個市場帶起來。我剛才說了轉型的問題,我沒有講時間概念,我給大家講一講時間概念,大家不要心急,這個轉型要三、五十年的時間,煤炭從蒸汽機發明到現在200年還在用,石油100多年還是最大交易,這都是重疊的,所以不要覺得轉型馬上就怎么樣,沒有那么快,過去中國很窮,窮怕了,毛澤東詞很熟,叫一萬年才久,叫只爭朝夕,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很急,這是我們的優勢之一,但也是我們的劣勢,不夠踏實,毛躁,總想一夜之間就改變,也不可能,所以我們得冷靜的看這個大的格局,也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儲備,我相信我們能夠成為今后一個石油裝備最重要的制造、消費和創新的國家。謝謝。
李國昌: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API北京代表處的李國昌,非常高興今天下午有機會和大家交流。剛才聽到了很多關于創新,中國石油行業制造發展的現狀,這些都非常的同意,非常的認可。
我想從兩個方面,有兩個信息和大家做一個交流,這兩個方面都是基于API行業的標準和認證,這兩個角度,從這兩個角度我們來看現狀和將來會是什么樣的趨勢。因為接受邀請來參加這個論壇我也做了一個小的準備,我收集了一些數據給大家分享。API認證,可能在座的各位專家都不陌生,它是一個企業銷售產品的質量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出口還是在國內用戶使用都會要求API認證,API認證對中國企業或者從八幾年到九幾年一直到現在,尤其是最近四、五年之內有快速增長,這個快速增長有兩個原因驅動,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企業出口面向全世界的需求,這個不斷的出口,這個市場在驅動。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石油行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提升也要求這個認證,這兩個行業的需求驅動,中國企業的認證,獲得認證企業不斷增加。
現在全球和中國的認證狀態,我有一些數據。API在石油裝備領域提供兩個主要認證,一個認證是基于產品,基于產品標準,比如說管材5L,這是生產管材5L企業會拿到5L認證。基于質量管理體系,就是APIQ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也叫做石油行業里面9000認證,高于ISO9000,是一個專門的認證體系。
我們先看全球獲得API企業認證的企業的數量,截止到3月14日,在咱們展會開始之前,包括現在正在申請過程中,API審核過程中有4680家,這4680家覆蓋全球78個國家,中國在4680家企業里面獲得認證,獲得證書和正在審核過程中的企業有1826家,這恰恰符合了剛才你的信息,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石油裝備制造國,這占到全球39%。
在這里面我們從這兩年,尤其是在墨西哥灣事件以后,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增長是最快的,也是兩個主要石油裝備制造大國。在這里面去做產品認證可能是為了產品的銷售,去做Q1認證,這個企業要維護質量的穩定性。API在產品認證和Q1認證兩個方面有不同的政策。我們可以看到APIQ1認證企業數字,在全球是1482家,在中國是405家。這個數字可能大家不容易去區別,我做了一個百分比來看。企業重視質量管理體系去做Q1認證的,全球行業的平均的百分比是31.7%,在發展比較好的,比如說北美地區是45%,在中國是22%,這個數字也可以體現出另外一個信息,我們的企業可能更注重把產品銷售出去,注重產品,但是作為長期維護產品穩定性,質量管理的長期工作相對來說有一些欠缺。雖然中國的百分比可能帶來的信息有一些特殊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從API質量體系規范更新的角度,我們看哪些要求放到新的質量體系里面,也可以看除濕機上整個行業都存在相似的問題。原來我們說一個制造企業遵循生產流程,我們都熟悉ISO9000,產品從設計到采購員材料,到最后檢驗提供給用戶,完成的是生產環節,這個產品銷售出去,制造企業大部分的責任都已經完成了,交貨了,大功告成了。現在隨著API質量委員會在開發新的質量管理體系,也就是APIQ1最新版,我發現有很多新的要求被寫入了這個體系,這個新的要求也就是行業用戶對制造企業供應商所提出的要求,這個要求看到主要是有三個變化,第一個變化,要求制造企業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什么風險呢?可能以前做項目會遇到一些風險,為什么制造企業也要做風險評估機制,這個風險評估機制主要是面對著兩個方面,一個是交貨風險,工程等著要進展下一步,這個貨要按時交,包括一些設備租用,一些成本會計算在里面,這是交貨風險。還有交貨以后可能帶來的工程質量風險,從生產企業角度來講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應急計劃,有風險評估出現問題怎么樣去承擔這個責任,制造企業把握這個風險,讓風險不發生或者是產生的損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