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海油的建設周期處于爬坡階段,2014年將達到建設的最高峰年。預計2013年建成油氣產能881萬方,2014年進一步提升至1340萬方。”中海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總經理金曉劍19日在出席“第五屆國際石油產業高峰論壇”時表示。
速實施已是不爭事實,由此催生的海工裝備市場需求也不斷擴大。中國證券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中海油正在加緊推進海工裝備國產化進程,中石化則將海工裝備作為未來重點投資領域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對海工產業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實,“十二五”期間我國海工裝備年均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20億元。目前,中國部分代表性龍頭企業在鉆井平臺、鉆井船等主流鉆采設備總裝方面已取得突破,相關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油氣產能2014年達最高峰
金曉劍介紹,中海油2013年確定在建項目共20個,其中包括30個油氣田,建造和安裝導管架分別為25座、22座,建造和安裝組塊分別為30座、17座,海管鋪設約711公里,終端建設5座。直接用于海上的鋼材加工量需要20余萬噸。
根據規劃,2013年,中海油計劃投產油氣項目10個,建成油氣產能881萬方。在預計投產的11個油氣田中,5個位于渤海,6個位于南海西部和南海東部。其中,業界較普遍關注的南海深水油氣項目“荔灣3-1”預計在今年年底投產。
截至目前,中海油的項目已在渤海以及南海北部“全面開花”。數據顯示,中海油目前共建設海上油田83座,生產平臺170多座;浮式生產儲油輪一條在建、十多條在用;陸上處理終端共13座,其中4座在建;海底管線已達到5300多公里。據金曉劍透露,“十二五”期間中海油海底管線還將有1000多公里的建設量。
“從建設周期上看,2013年正好走到了一個爬坡的位置,明年可能是建設最高峰年。”金曉劍介紹稱,中海油預計2014年建成油氣產能1340萬方,2015年為1067萬方,雖比2014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13年的產能。
海工裝備市場擴容
以中海油為首的我國海洋油氣建設工程建設大幕的拉開也催生了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的百億市場。有專家預測,隨著中國對海工產業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實,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海工裝備年均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20億元。
“海洋工程市場空間非常大。我們非常希望有志于做海洋工程的廠家,為建設海洋強國盡力。”金曉劍表示,目前中海油正著力推進海洋工程設備的國產化,其中,海底管線、水下關鍵設施(如水下管匯、連接器)、水下復合管鋪設專有技術以及臍帶纜鋪設裝備研制四方面的國產化需求最為迫切。
剛于去年12月底正式成立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也將目光聚焦在海工裝備這塊蛋糕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新公司計劃全面拓展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領域,發展固定式平臺、浮動式平臺成套鉆井、采油工程裝備,發展壓裂、鉆井等特種船,同時開發深水水下井口頭系統及下放回收工具、水下采油樹、水下機器人、水下生產管匯、海底輸送管線等高端產品。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計劃未來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用于石油工程裝備更新,其中,海工裝備將是六大重點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