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殼幔流體對油氣成藏影響研究項目已由中國石化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共同啟動。該項目為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國家專項(第二批)子項目,旨在通過研究中國與殼幔流體有關的
油氣藏的形成證據、成藏機理、成藏條件及分布規律和勘探方法,探索中國未來可能的補充能源的新領域——無機成因氣(藏)及受殼幔流體影響的油氣藏賦存的有利地區,為這方面的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提供部署建議。
該項目的技術首席、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油氣化探研究中心主任李武介紹說,世界上含油氣盆地所發現的大部分天然氣是有機成因的,但不排除無機成因氣的存在,其中包括幔源無機氣的存在。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地幔中存在大量的烴類氣體和二氧化碳等幔源氣體和這些氣體沿深大斷裂向上運移的無可置疑的證據,為幔源成因天然氣理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證實了幔源成因氣富集成藏的可能性。
因為沒有形成系統的幔源氣成藏理論及勘探方法,一些可能受殼幔流體影響的(成藏)有利油氣資源地區的石油地質研究程度較低,成藏條件只停留在初步認識甚至粗淺階段,無法對可能賦存油氣資源作出是非評價。因此,開展中國殼幔流體對油氣成藏影響的研究,必將對非常規天然氣成藏理論的形成和實際
勘探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科研人員將按照“理論聯系實際、實驗模擬結合自然體系、石油地質與
地球化學及
地球物理并齊”的總體技術思路,從幔源流體聚集成藏、殼幔流體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兩個方面開展攻關研究。
一方面,項目研究人員將通過對我國主要含油氣盆地典型無機成因氣(藏)氣體組分特征、碳同位素、稀有氣體同位素、伴生烷烴氣碳同位素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我國主要含油氣盆地典型無機成因氣(藏)成因地球化學特征;收集研究程度較高的蘇北盆地黃橋氣田的石油地質、地球物理、地理化學資料,全面分析黃橋氣田的無機成因氣(藏)發育與深大斷裂、巖漿火山活動及熱事件的關系,系統探討和總結氣(藏)區域地質、構造演化、斷裂發育、巖漿火山活動、區域地溫場與熱流場,進而確定黃橋氣田無機成因氣(藏)成藏條件、成藏機制及其分布規律。
另一方面,該項目研究人員將全面調研目前國內外關于殼幔流體研究的現狀,尤其注重殼幔流體在油氣成藏過程中通過能量、熱的作用和物質的加入對油氣藏的改造、破壞或參與油氣形成過程的研究成果的總結;利用自身已有的石油地質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優勢,開展更為逼近自然條件的殼幔流體對烴源巖生烴影響、對
儲層改造的高溫高壓模擬實驗;選擇我國受深部流體作用影響較大的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四川盆地深層等地區,分析殼幔流體對油氣成藏影響的主要特征,探討受殼幔流體影響的油氣藏的形成機理、成藏特征、成藏條件及分布規律;利用鉆井所獲取的巖心,進行巖石礦物學研究,尋找受殼幔流體影響的證據。
該項目研究人員將通過對幔源流體聚集成藏、殼幔流體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兩個方面的研究,最終取得的研究成果與認識,達到豐富中國受殼幔流體影響的油氣成藏理論,建立無機成因氣藏的系列有效勘探方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