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行業巨無霸無錫尚德轟然倒塌,這也是繼超日太陽后,因產能過剩而傷痕累累的光伏行業再遭重創。然而有投資者對記者反映,光伏產業個股向日葵近期大宗交易也十分詭異:3月14日到26日中的6個交易日,機構席位6次出現在向日葵大宗交易平臺上,每次都是前一日買入,第二日就賣出,價差僅為一分錢。
那么,機構在6個交易日內將向日葵股份買賣3個來回,背后有怎么樣的隱情?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3月六度現身大宗交易
在近期的大宗交易市場上,有關向日葵的多筆交易引起投資人士注意,而股吧中更有投資者浮想翩翩,認為或是機構聯手拉升股價。
記者經過仔細統計后發現,3月14日,華泰證券江陰福泰路證券營業部賣出250萬股向日葵,買入接盤方是機構專用席位,成交價為6.84元,當天向日葵收盤價為7.26元,大宗交易成交價折價5.79%。
3月15日,一家機構專用席位又賣出向日葵250萬股,而這次的接盤方則是前一日的賣方華泰證券江陰福泰路證券營業部,交易數量未變,但成交價格卻漲了1分錢,為6.85元。當日仍為折價成交。
由此,上述現象逐步引起投資者注意,之后的3月21日和22日,華泰證券江陰福泰路證券營業部和機構專用席位來回倒騰向日葵,價差均是1分錢,而有所不同的是,這兩個交易日參與倒騰的機構由一家變成兩家。
從本周開始,向日葵再現機構和營業部對倒。本周一(3月25日),華泰證券江陰福泰路證券營業部賣出644萬股,買入方仍為兩家機構,成交價格為 7.54元,成交金額4855.76萬元;第二日(26日),上述營業部又從兩家機構手中買回644萬股,成交價增加1分錢,為7.55元。
或為享受稅收優惠
記者注意到,向日葵股份雖經多次倒手,但截至目前,最后買入者均為營業部。而向日葵股份第一次被來回交易時,3月15日該股收盤價為7.43元,但第2次來回交易結束時的22日收盤價躥升至7.94元。第3次來回交易結束時的26日,股價又回落至7.85元。
如此奇妙的大宗交易,背后究竟有何種隱情?為記者昨日首先致電上市公司,但證券部工作人員稱并不知曉此事。隨后,記者又輾轉找到華泰證券江陰福泰路營業部管理大宗交易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這幾次交易是內部其他營業部轉過來做的交易。他進一步介紹稱,在他們營業部“大小非”進行減持的話,會有一個“36+2”的優惠政策,即“大小非”可以得到政府返還的稅款,100元的稅收返回36元,同時根據成交量的大小再由營業部去進一步爭取更多的返還金額,“其他省的大小非到這里來減持,也都是可以(這樣優惠)的”。
一位熟悉大宗交易的市場人士表示,“大小非”利用規則一方面拿到稅收優惠,另一方面仍然握緊手中籌碼,以等待股價上升時有個更好的賣價,這種情況其實之前也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