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朝野及社會對于是否續建核四電廠的爭議,到現在為止都還吵得沒完沒了。
當前社會氛圍顯然對主張漸進減核的馬“政府”較為不利,且不說社會已經似有若無接受廢核主張,民粹已經成形,國民黨的兩大諸侯郝龍斌及朱立倫都已表明不支持續建核四,而“行政院長”江宜樺又先后釋出前后矛盾的不同訊息,黨籍“立委”也不捧場,看來國民黨主張敗下陣來的可能性確實不小。
談到郝龍斌,這位典型沒有立場的藍軍政治人物,他出身國民黨世家,過去曾由新黨轉而出任民進黨的“環保署長”,最近又主張要讓陳水扁保外就醫,讓許多人覺得這人機關算盡,翻臉比翻書還快,哪里有機會往哪里鉆,毫無核心思想與價值觀念。
再說朱立倫,在“維基解密”中,他對馬英九說三道四的評論已經夠讓人瞠目結舌了,他現在還在冀望2016年搶攻“大位”的機會,如今公然一再以民意及安全為理由,反對續建核四,不斷給馬英九及國民黨制造難題,幾乎已經解構了國民黨所主張的核四“公投”訴求的合理性。坦白地說,國民黨有這樣的“同志”,實在不需要再有民進黨這樣的敵人了。
由小見大,馬“政府”當前的困境在于執政無能、說理無力;國民黨的困境在于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黨籍從政同志及“立委”都是利益取向,而非共有同樣的意識形態及理念;而臺灣的困境則是除了朝野惡斗之外,更重要的是民粹掛帥、媒體膚淺、政客無恥,再加上理盲濫情的無知民眾,一犬吠形,百犬吠影,就是臺灣當前的寫照。
馬英九現在聲望極為低落,幾乎已無強勢主導政策的能力,外界很難再期待他在兩岸及內政上能有多大的作為。如果今年底的“公投”失敗,光用跛腳來形容馬的處境恐怕已經不夠貼切,明年的“七合一”選舉大敗已屬必然,到時候馬“政府”斷腳止血恐怕也來不及了。如果“無能”二字成了馬英九的政治定位,真是情何以堪,但這又是孰令致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