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石油的過程中,
鉆頭每向地下深入100米,周圍溫度大約會上升3.2℃,那么當鉆頭到達井下9000米的時候,它身邊究竟是怎樣的環境?
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鉆頭在一種特殊裝備的“帶領”下,竟然能夠實現“拐彎”,不但能夠豎直向下打井,還可以“斜刺”甚至“水平”地拐彎,進而打出“骨刺形”的路徑來找油!
這套裝備的學名叫做“旋轉地質導向系統”,而“外行人”更習慣將它稱為“會拐彎的鉆頭”。
目前,全球只有美國擁有類似設備。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在今年年底被打破,屆時,盤錦
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內的
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公司將打造出“旋轉地質導向系統”的樣機,這意味著中國的鉆頭將實現井下9000米的“華麗轉彎”。
盤錦市擁有全國位列第三位的遼河油田,不過顯然他們對資源型城市的未來發展早有謀劃,隨著開采,資源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城市不能因此而衰退,在未來不會只依靠資源,更要依靠市場。
于是,盤錦將目光投向了石油裝備制造領域,而這也帶來了一項又一項奇跡。
“拐彎鉆頭”沒法用金錢買來
郝正強,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公司總經理。他介紹說,目前美國擁有的類似設備,在商業運行中堅持著一項原則,那就是“只租不賣”。“這套設備一天的租金就高達6萬美元,設備運行的時候只有美國的技術人員在場,其他國家的人一概不許靠近。 ”
之所以保持如此高的“戒備”,郝正強認為這是對方擔心技術會泄密,“這種技術可以說是商業機密,他們只租不賣應該也是這種考慮。 ”
談到今年年底天意石油裝備公司即將下線的同類產品樣機,郝正強充滿期待,“如果我們的設備研制成功,在向客戶租賃的時候,價格應該會比美方的設備便宜,而質量上不會有什么差別。 ”
預計明年下半年實現工業化生產
郝正強還向本報記者介紹了“會拐彎鉆頭”的技術原理。
實際上,鉆頭在井下掘進時,會加裝一種傳感器,這種傳感器一旦感知到原油所在的大致方向,就會將信息數據傳遞到地面,工作人員接收到信息后,按照規定的操作動作下達指令,“指揮”鉆頭實現拐彎,并向可能“出油”的地區前進。
在郝正強等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設備相當于帶來了一場技術變革,“它可以改變以往的打井、取芯再拿到地面化驗這樣的繁瑣步驟,提高找油的效率。 ”郝正強說。
創造數十項世界第一
在石油裝備制造領域,盤錦擁有值得驕傲的實力。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這里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興石油裝備聚集區。
目前,數十項世界第一讓盤錦石油裝備基地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而在稠油、高凝油領域,盤錦更是堪稱掌握了“國際頂級”的技術。
盤錦方面介紹,就總體而言,目前在國際石油裝備市場,盤錦的陸上裝備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不久之前這里研制的兩臺堪稱世界第一的“低溫
頂驅”設備,就被國外“搶購”一空,“樣機都被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