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油價迎來新機制下首次下調,創近九個月來最大降幅;
受多方面影響,煤價下跌,煤炭售價接近成本線,多說煤企業績下滑;
石油勘探方面,新疆驚現自噴油井,2012年石油新增探明儲量15.2億噸,油氣勘探成就巨大;
人民網能源頻道梳理一周能源熱點事件,以饗讀者。
國家發改委24日發出通知,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95元和4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9元和0.34元,調價執行時間為4月24日24時。這是我國成品油定價新機制運行后首次調價正式兌現,并創出近9個月來最大降幅。
新疆沙漠驚現“自噴油井”日自噴原油40噸
新疆油田公司4月23日對外消息,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驚現一超產自噴油井,日自噴原油約40噸左右。據介紹,這口井位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叫瑪湖1井。新疆油田公司勘探處處長曾軍介紹,瑪湖1井在試油過程中自噴原油48立方米。在瑪湖凹陷斜坡區勘探史上,這是少見的高產自噴井。
國土部:去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儲量15.2億噸
“15.2億噸,9612億立方米”,這是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的2012年石油、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背后蘊藏著哪些新的信息?
煤炭供需談判煤企被動求生 多數售價達成本線
今年煤炭供需合同簽訂工作基本接近尾聲,從價格談判情況看,煤炭企業多處于被動地位,且實際執行情況不如談判結果那么樂觀。
蒙古國煤企恢復對中國煤炭出口
蒙古國礦業部副部長額爾德尼布勒干25日表示,蒙古額爾登尼斯-塔旺陶勒蓋礦業公司日前已全面恢復對中國的煤炭出口。
溫商被山西煤礦套牢500億元 8千億民資加速回流
為解決山西煤礦礦難頻發的難題,2009年9月以來,山西省政府對小煤礦進行“兼并重組”,這被外界稱為“煤老板的終結”。作為山西煤礦投資的主力商團,溫州商人有500多億元資金被困山西,無法解套。
石油進口權開放擱淺 民企難破“兩桶油”壟斷
在爭取油價“隨行就市”的另一邊,民營企業原油進口權開放目前已經陷入僵局。長期掙扎于原油進口權被壟斷的大背景下的民營油企,想在這個領域與“兩桶油”一較高下并有所收獲,恐怕還僅僅停留在夢想的層面。
“兩桶油”首季日賺5.85億 中石化煉油扭虧為盈
4月25日晚間,中石油、中石化雙雙交上了今年前三個月的經營答卷,與去年相比均有所好轉,首季日賺約5.85億元。但兩石油巨頭的業績卻是冰火兩重天。中石化實現24.4%的凈利潤增長,煉油板塊更是同比扭虧為盈,而中石油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卻只有8%,煉油板塊仍處于虧損狀態。
安徽合肥私家車“油改氣”,好不好?
目前,合肥市1萬余輛出租車以及占總量約1/3的1000余輛公交車已經完成“油改氣”。從2012年底開始,又有首批3000輛私家車完成“油改氣”,今年這一數字還將增加。為什么進行“油改氣”?改后效果怎么樣?一些人擔心的安全問題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