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6日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做出傾銷初裁還有一個月時間。日前,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貿易委員本周或將提議對中國產太陽能板施以30%以上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洲生產商。
外媒援引外交人士的話稱,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將于明日在歐盟各國貿易代表會議上提議,對中國太陽能板施加懲罰性關稅,并預計會得到支持。按照歐盟相關法規,相關臨時性稅收措施將于6月6日前生效。
據了解,歐盟委員會分別于去年9月和11月啟動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雙反”調查,涉及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276億美元),被業內人士稱為歐盟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
國內一光伏企業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以前在歐美光伏市場占公司光伏產品銷量的90%以上,近年來隨著新興市場與國內光伏市場發展,歐洲市場占比有所降低,但企業仍無法在短期內找到完全替代歐美傳統市場的新興市場,如果歐盟采取“雙反”措施,肯定會對公司產生不小的沖擊。“去年歐盟就開始了 ‘雙反’調查,國內企業都已經有所應對。我們也在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降低對歐洲市場的過度依賴,爭取把可能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該人士說。
不過,即便歐盟屆時出臺初裁決定,仍然留有與中方協商解決問題的余地,協商期限截至今年12月。若雙方協商成功,便能避免最長可實施五年的懲罰性關稅措施。
“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雙反’措施目前在歐盟內部還有分歧,雖然它保護了本地光伏企業,但不利于本地銷售企業、發電企業,目前還沒有表決,結果還不好說。”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副部長崇泉此前表示,光伏產業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如果歐方一意孤行,堅持對該產品設限,并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國政府絕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