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 由于美國石油增產,導致以往出口到美國的原油需要尋找新的市場。油輪運輸貿易增速達到十年新高。
根據相關數據,石油噸里數(tonne-mile,該指標用來衡量全球石油貿易情況,同時計算交易量和油輪航行距離),去年飆升近10%,達到創立紀錄的7.8萬億噸里。該數據涵蓋了主要的石油進口國,這些國家占到石油海運的80%.
這種激增是在石油貿易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反映出油輪航行的距離增加了。原本西非和拉丁美洲出口到美國的原油,轉向了中國和印度。這對于大油輪公司,比如百慕大的Frontline和美國的OSG,將產生更多收入。
石油貿易格局的變化給一些亞洲重要航線上的主要通道帶來壓力。比如馬六甲海峽——通往中國的一處狹窄海峽。這是美國頁巖油革命創造了新的安全困境的一個鮮明例證。
美國頁巖油的繁榮尤其讓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安哥拉以及歐佩克成員國不得不尋找新市場。
美國石油進口已經跌至1997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引起美國是否應繼續充當全球重要海域航線保衛者的爭論。不過Goldwyn認為,石油貿易增加以及自西向東的運輸趨勢,要求美國重新進行聚焦而非減少安保措施。
而且噸里數的增加部分反映了北美原油產量的一些事實。美國北達科他州巴肯盆地的原油屬于輕質高品質原油。這取代了相似同質的尼日利亞原油。可美國許多煉油廠繼續使用的是從中東進口的重油。所以雖然美國2012原油進口減少5%,其噸里數仍然持平。
印度和中國已經開始迅速建設煉油廠,以滿足國內石油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比如汽油、柴油。這些煉油廠增加了從西非和拉美的石油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