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當地時間5月15日,歐盟反傾銷委員會就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問題進行討論并投票表決。如果通過的話,這項表決將于6月6日生效。屆時,平均稅率約為47%的反傾銷重稅對所有產品出口歐洲的中國光伏企業幾乎是滅頂之災,相當多光伏企業將不得不退出歐洲這個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場。
近年來,由于產能過剩、對國內政策扶持過分依賴、對國外的技術、設備、市場過分依賴,以及入行的門檻太低等等,光伏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眼下,中國光伏業已連續六個季度全行業虧損,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因自身原因走上了破產重組的道路。江西賽維LDK日前宣布,由于現金流暫時短缺,未能按時償付4月15日到期的2379.3萬美元可轉債。
專家指出,若被課以高關稅,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就沒有競爭力,而且歐盟“雙反”調查涉及電池、組件等多個生產環節,中資企業無法規避,只能另尋出路,比如開拓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以及金磚國家這些新的市場。但是,這尚不足以消化國內光伏企業龐大產能。
出口受阻后,內需市場“被動”啟動,這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視作光伏產業的出路所在。記者了解到,繼國家能源局去年9月下發通知,要求地方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之后,10月底,國家電網正式發布《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的文件。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施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不難看出,所有政策無不將光伏產業的發展重心指向應用市場。
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證券事務部經理徐暢表示,隨著并網問題的逐步解決,中國光伏市場正在走入一個規模“應用時代”。徐暢建議,光伏企業要應對“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業要勤修“內功”,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抓住這次行業調整的機會,整合一部分企業,做大做強。二是下游應用企業,要抓住這次光伏應用的機遇,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系統集成能力,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系統解決方案。三是針對國際經濟環境以及行業發展的趨勢,需要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申銀萬國日前的研究報告表示,針對歐盟的“雙反”新動向,國內將會出臺政策進行應對,一方面為了救市,在歐洲市場關閉之時,必然會擴大國內市場進行對沖,減少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對海外多晶硅的“雙反”估計也將展開,以謀求對歐盟的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