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西南一家城市燃氣公司處獲悉,不僅華北限氣,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四川也在限氣。
所謂限氣,是指主要的天然氣供應方減少對地方的天然氣供應,天然氣需求出現缺口。限氣的同時,天然氣消費量也以超預期的速度在增長。
按照慣例,國內主要的天然氣供應方中石油和各城市燃氣公司簽訂供氣合同,約定年度供氣量,一般年份合同供氣量都少于需求量,造成燃氣公司的消費量超過合同供氣量。
上述公司人士稱,碰到供應方減少供氣,企業就從市場上購買CNG(壓縮天然氣)、LNG(液化天然氣)補充缺口。
天然氣消費增長超預期
對于中石油限氣,市場解讀分歧很大。一種說法認為中石油是想通過限氣達到提價的目的,彌補天然氣板塊的虧損,同時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盡快實行。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天然氣價格機制沒有理順,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又快速上升,所以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
此前,關于中石油減少對地方供氣的消息都是出自中石油華北銷售公司,受影響的地區也主要是華北的幾個省份。
不過上述燃氣公司人士稱,其公司在四川東部和北部7個城市經營燃氣業務,最近也有被供應方限氣。不足的部分,公司只能從市場上高價購買CNG和LNG補充缺口。價格比合同氣價高出不少,四川的天然氣合同價為1元/立方米,終端消費價格2元/立方米。
四川去年底開始推行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調整較低的門站價格,統一省內氣和外來氣價格,被認為已經朝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邁進。
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勘探開發研究院原院長李文陽認為,限氣主要是因為需求增長過快。天然氣消費增長可從今年進口量變化上看到。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進口LNG為155.93萬噸,同比增加47.53%。今年一季度進口天然氣(含LNG)約合132億立方米,增長34.5%;天然氣表觀消費量442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接近30%。
同期,國內天然氣產量基本穩定,進口量持續增加顯示需求確實在快速增長。在天然氣推廣中落后一步,基數較小的省份更是如此,以江西為例,過去兩年間天然氣消費量都呈現翻番式增長。
李文陽對本報記者說,進口量增加給石油大企業帶來了虧損,而且因為消費量增長迅速,企業為了保供應,到國際市場上購入LNG現貨,價格還高。據他測算,進口氣價倒掛造成目前1立方米中亞進口氣的虧損已達到1.8元左右,1立方米LNG虧損在2.4元左右。
基礎設施跟不上需求增長
需求增長的同時,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卻仍然滯后。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在昨日舉行的北京科博會能源戰略論壇上稱,目前儲氣庫儲氣量僅占總體消費量的1.7%。
一位業內人士稱,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他不認為這是儲氣庫建設滯后的原因,他認為原因在于需求增長太快,儲氣比例變低。
此外,輸氣管網里程和監管法規也比較滯后。截至去年底,我國共有油氣管網9.4萬公里,其中輸氣管網4萬公里左右。同期美國輸氣管網里程為50萬公里。
我國輸氣管網的第三方準入也一直沒有解決,張玉清透露,下一步將完善監管法規,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投資輸氣支線和城市管網建設。記者了解到,《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管理辦法》已經擬就,截至目前還沒有公開發布,將在第三方準入、管網連接等問題上有所突破。
按照國務院最新取消行政審批權的通知,除跨省區外的油氣管網建設,將不需要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管網的程序將簡化很多。
李文陽對記者說,價格改革也得早點推動,不然企業持續虧損,投資積極性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