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川東復雜構造處理出這么好的資料實屬罕見!”5月22日,川慶鉆探物探公司承擔的四川盆地方斗山構造帶北段堰塘灣潛伏構造二維地震勘探項目,通過西南油氣田公司專家組驗收。
項目組運行初期,通過資料分析,認為在何家營構造可能存在石炭系,于是提出在北東方向部署三條二維地震測線的建議,得到甲方采納。
依據構造解釋成果,項目組進一步落實黃連峽西高點向東的構造展布格局,通過將其與相鄰老成果相拼接,發現在何家營—雙河口地區存在一個較大圈閉。經過項目組人員仔細查證,查明該構造圈閉面積達60平方千米。目前,甲乙雙方正籌劃在這個區域擬定鉆探目標。
這個項目是川慶物探與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事業部近年簽訂的重點勘探項目,處理解釋工作由物探研究中心承擔。項目的地質任務緊緊圍繞堰塘灣潛伏構造形態細節及圈閉規模設立,其順利完成與否對這個區塊下一步的鉆探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研究區位于川東地區方斗山構造北段,區內石炭系構造具有埋藏適中、油氣保存條件較好的優勢。然而,這個區塊構造異常復雜,是川東地區勘探程度最低的區塊之一。受地震資料品質限制,這個區塊曾幾度令石油勘探者望洋興嘆。
此輪項目成果的遞交,揭開了方斗山構造北段堰塘灣潛伏構造的神秘面紗。剖面成果顯示,水平剖面上原本極其復雜的黃連峽構造、何家營構造以及龍駒壩構造等均被準確偏移歸位,構造格局也得以清晰展現。專家稱,這標志著這個區塊打開了地震勘探的新局面,同時證明物探研究中心的處理解釋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