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發布的2005年業績顯示,凈利潤達25,323百萬元人民幣,創上市以來同期最高盈利水平。與2004年相比,增幅高達57%。公司全年油氣凈產量達到154.8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0.9%。
2006年1月9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與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以22.68億美元現金收購尼日利亞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45%的權益。
作為石油公司來說,雖然最近幾年業績更多體現在勘探開發環節,但是石油價格的周期特點是常態,一體化的產業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市場波動。當然,石油業務有集聚性的特征,超大的石油公司,存在更多機會,估值也比較高。
此后媒體援引一個定義是:中海油逐步從一家純上游公司逐步發展成為集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生產、天然氣及發電、煉油、化肥化工、專業及綜合服務、新能源和金融為一體的上下游綜合性能源公司。
2006年3月31日中海殼牌石化聯合工廠投產慶典舉行。該工廠可年產80萬噸乙烯和43萬噸的丙烯,每年生產約230萬噸石化產品。公司指出:標志著中國海油已經從一家純上游的勘探生產公司步入綜合型能源公司行列。
6月《中國海洋石油報》刊載《鵬程萬里,領航中國LNG》一文,文中指出:繼廣東LNG之后,中海油先后啟動了福建LNG、浙江LNG、上海LNG等多個項目。按照中海油“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再造一個中海油,LNG的供應和銷售占有相當的比重。
2007年,下游產業的銷售收入首次超過上游。
除去上下游業務之外,中海油的專業服務體系也已經形成,旗下的三家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生產全過程的服務。
2007年9月28日,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簡稱中海油服(601808.SH)。這個時候,市場環境非常好。當日收盤價為39.9元每股,比發行價上漲195.99%。首次公開發行5億股A股,發行價格為每股13.48元,募集資金總額67.4億元。
2007年,公司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風能、生物質能、煤基清潔能源、太陽能、氫能、CDM等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是中國海油新能源產業的孵化器。
當年,中海油在渤海灣距離陸地60多公里的海上,建成國內第一座海上風能發電站示范項目并實現并網發電。“中海油的定位是一個能源公司,而不是石油公司,發展目標是打造一流的國際能源公司。”傅成玉表示。
2007年7月《財富》雜志公布了2007年世界企業500強排行榜,中國海油首度入榜,名列第469位。
2008年9月中海油服宣布,完成對挪威Awilco Offshore ASA 總值171億人民幣的整體收購。Awilco Offshore ASA是在挪威注冊的從事海洋石油鉆井業務的公司。資產購買報告書摘要顯示:擁有并經營5座新建高規格自升式鉆井平臺,及2個生活鉆井平臺;并有3座正在建造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及3座半潛式鉆井平臺。業務范圍覆蓋了澳大利亞、挪威、越南、沙特阿拉伯和地中海。
此時原油價格有一個很大波動,見頂之后迅速回落,于是也有聲音認為,是不是買貴了。在第八屆中國管理100年會上,傅成玉介紹,“如果是買原油,147美元和47美元馬上可以對比出價格高低。我們買的是設備,是為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設備……”更重要的是需求,“我們要進入深海,AWO的設備中至少有三臺可以在1500米水深作業,而我們自己目前大部分的設備最多是在300米水深。”
中海油服已經擁有有鉆井、油田技術、船舶、物探全業務系列。在接受《英才》采訪時,傅成玉總結:我們幾乎是白手起家,為什么發展那么快呢?市場已有可以拿得到的你是可以用的。另外,一些特有技術,可以通過合作伙伴獲得,比我自己花很多錢研究來得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