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氣開采的歷史悠久。直到20世紀70年代,由于兩次石油危機以及本土原油產量峰值的到來,推動頁巖氣開采進入規;A段。20世紀90年代技術突破以及制度、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不斷完善,終于帶來了頁巖氣產業的繁榮。
資源稟賦。美國本土48個州廣泛分布著有機頁巖,蘊藏著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這是頁巖氣革命的資源基礎。“全球頁巖氣初評”顯示美國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 24.4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美國頁巖氣盆地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且賦存條件較好,開采難度相對較小。由于頁巖氣的規模替代,美國可以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出口其他能源產品。2011年,美國成為燃料油凈出口國,BP和殼牌等公司已向美國政府提出出口美國原油的申請。而隨著頁巖氣產量繼續增長,國內市場無法消費,出口天然氣勢在必行,一些公司已經計劃投資建設LNG出口設施。
技術條件。1981年,美國第一口頁巖氣井壓裂成功,2002年,水平鉆井被用于提高頁巖氣井的產能。正是因為掌握了壓裂和水平井這兩項關鍵技術,美國才有效降低了頁巖氣開發成本。頁巖氣上的技術突破,包括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法的使用,也延伸到了頁巖油上。美國原油產量正以歷史最快速度上升,2013年原油產量可能升至20年來最高水平。國際能源署(IEA)預計,隨著頁巖油氣產量大幅增長,2015年之后美國將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市場背景。美國的能源市場環境非常健全,在歷次天然氣市場結構調整中,美國政府始終遵循管道公司功能單一化、管輸市場競爭化的思路,建立了管輸市場公開準入制度,保證了天然氣生產商公平地使用天然氣管道,提高了市場效率,保證了頁巖氣價值的合理體現。美國的能源市場結構極具競爭性,頁巖氣開采絕大部分都由中小企業進行,有效地分散了投資,降低了開采準入門檻,同時,中小企業為了獲取更高回報,更加具有創新性,從而能夠推動頁巖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圍繞著天然氣產業鏈建立了完善的分工協作機制,E&P公司與專業服務公司形成了相互銜接、配套服務的局面,大量風險投資和民間資本進入頁巖氣開采領域。頁巖氣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美國長期低利率政策使得借貸成本變得很低,發達的金融業為生產商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近幾年大量國際資本涌入美國頁巖氣開采領域,為天然氣的爆發式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此外,天然氣期貨市場也為產品的價格實現提供了有利平臺。
政策支持。早在 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就通過《能源意外獲利法》《天然氣政策法案》等,對頁巖氣的開采實施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并且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執行對頁巖氣開采的政策優惠。除聯邦政府外,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諸多鼓勵政策,如得克薩斯州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對頁巖氣的開發不征收生產稅。同時,美國政府還專門設立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研究基金,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已經先后累計投入超過6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頁巖氣產業。
美國政府將擴大本土油氣資源開發作為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首要戰略。盡管頁巖油氣發展迅速,但觀察美國“能源版圖”時,應該注意奧巴馬的“全面”能源戰略。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指出,成功的能源決策必須考量所有的能源資源,以實現可持續性。這一決策意味著對煤炭和石油資源負責任地開發——這兩種資源還將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同時,開發天然氣、核能等低碳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結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預測,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能源獨立”。這一趨勢以及由此產生的預期,正在對全球油氣市場、能源行業、地緣政治乃至國際政治經濟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