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稱,俄羅斯正在大幅增加對中國的石油輸送。此舉是克里姆林宮的戰略轉型,旨在結束對疲軟且已飽和的歐洲市場的依賴。
據路透社6月 18日報道,現在,亞洲從俄羅斯這個世界最大原油生產國進口的石油占其總石油出口的1/5。該社18日獲得的一份原油輸出日程表顯示,俄羅斯在今年7月至 9月對中國的石油供應將比4至6月增加13%。如果加上對太平洋港口科濟米諾的供應,俄羅斯對亞洲的石油出口將達到每天75萬桶左右,相當于其每天440 萬桶總出口量的17%。
報道稱,俄羅斯出口格局改變速度之快引起人們廣泛驚訝,僅在5年時間內,俄羅斯就改變了原先專供歐洲市場的大量石油的輸送路徑。俄羅斯最初通過鐵路向中國供應石油,在2009年開通太平洋港口科濟米諾后,通過一條新管道向中國輸送。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分析師瓦列里·涅斯捷羅夫說:“俄羅斯已經失去了對歐洲的興趣,歐洲石油消費低迷。俄羅斯逐漸把目光投向東方。”
報道指出,出口格局的改變也導致了俄羅斯對歐洲消費者石油出口價格逐漸上漲,歐洲消費者數十年來習慣于以大幅折扣購買俄羅斯烏拉爾出口原油而非選擇布倫特基準價格原油。
烏拉爾原油交易價格高于布倫特原油價格的話,就意味著煉油廠商不得不為先前便宜的石油支付昂貴的價錢,這在利潤微薄用行業術語叫做“煉油利潤”緊縮的時候使他們更加舉步維艱。
據報道,俄羅斯石油公司3月份同意將其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增長兩倍。該公司并沒有明確說明具體時間段,但它計劃今年在目前每年1500萬噸(每天30萬桶)供應量基礎上增加80萬噸。石油貿易商預計,對中國的出口量到2014年將增至1700萬噸,到2015年將達到2000萬噸,與目前俄羅斯石油最大的消費國德國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