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博士(Fatih Birol)日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中美兩國碳減排狀況出現顯著改善,在新的氣候變化協議生效之前,要實現將全球溫度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內的目標,這兩個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仍是關鍵。
IEA在倫敦發布了一份名為《重繪能源氣候地圖》的報告,警告各國不應再枯等新氣候變化協議生效時才付諸行動,應果斷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否則照目前行動力度,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3.6攝氏度至5.3攝氏度,高于公認的全球變暖控制目標2攝氏度。
IEA建議在2015年前有必要實施四類短期補救措施,包括:在建筑、工業和交通等領域有針對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燃煤發電站使用;控制甲烷排放量;減少化石能源補貼。
這份報告的作者比羅爾指出,因為能效提高以及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2年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碳排放增長幅度最小的一年,他希望這種趨勢可以延續多年;并建議在更廣闊的范圍應用能源性能標準,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
《21世紀》:在2015年巴黎會議達成任何有效力措施之前這兩年里,你認為真正能做到的事情是什么?
比羅爾:截至2012年的數據報告顯示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仍在惡化。全球范圍內的碳排放量增加了1.5%。但是美國和中國的碳減排顯著改善。由于大量使用天然氣代替煤,美國碳排放減少3.8%,相當于1990年水平。中國碳排放雖增加2.8%,但這是幾十年來增幅最小的一年。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中國政府鼓勵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能源強度降低了3.8%;二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我希望這種狀況在今后多年得到延續,這樣就能在2020年前把全球溫度升高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21世紀》:最近一段時期人們都在猜測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興起會對全球能源格局、包括氣候議題產生怎樣的影響,你的看法是什么?
比羅爾:5年前,煤炭的使用占到美國能源市場50%的份額,現在已減少到20%,主要原因就是頁巖油的大量使用。但是美國開始大量使用頁巖油的原因并非因為它是清潔能源或者革命性的能源,僅僅是因為頁巖油比煤炭便宜。當年的頁巖油價是2.8美元,但今年已達到5.2美元,考慮到價格升高,我認為煤炭也許會重新回到美國的能源市場,因為煤價低于頁巖油價格。美國政府有可能繼續增加碳排放,取消對煤炭發電廠的限制。
《21世紀》:歐盟碳市場處于崩潰邊緣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歐盟委員會卻沒有出手相救,這樣任由其發展下去的結果是什么?
比羅爾:對碳進行標價,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是受到歡迎的。但是在歐洲,碳價格非常非常之低,這對消費者傳遞了不正確的信號,我認為歐洲碳市場的機制需要改革。舉個例子說明為什么說歐洲的碳市場不起作用了,去年歐洲的煤炭消耗增加了4%,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歐洲的碳價太低。
《21世紀》:你認為歐盟對中國產太陽能板征反傾銷稅對其太陽能發展進程利大還是弊大?
比羅爾:太陽能技術是一種可以減少排放的重要技術,也可以減少歐洲對進口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問題是太陽能技術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傳統能源。我希望歐洲、中國、美國和非洲能走到一起,共同找出一條最好的太陽能技術發展的道路,制訂相關規則,減少利用太陽能技術的成本。但愿通過好的談判,能找到一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