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資源重鎮哈薩克斯坦,中石油有可能再下一城。
根據此前公布的時間表,哈國政府將在近日就是否購買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名下8.4%卡沙甘(Kashagan)油田權益做出決定。
有消息人士稱,如若哈國政府買下這部分股權,將很有可能轉賣給中石油。
卡沙甘油田是世界第二大油田,僅次于1968年發現的阿拉斯加北坡大油田。據估計,卡沙甘油田蘊藏石油350億桶,可開采石油110億桶。
不久之前,哈國政府人士已經對外界承認,中方已經表示對康菲石油公司在卡沙甘油田的股份有興趣,并希望借此增加輸往中國的原油數量,但哈方尚未做出最后決定是否收購康菲石油公司在卡沙甘油田的股份然后再轉賣給中國。
“這一切取決于中方購買康菲石油公司股份能開出的條件。” 哈國人士稱,哈方有購買康菲石油公司在卡沙甘油田股份的優先權,購買后是將股份留給自己還是出售,這完全是哈方的權利。
中石油欲插手卡沙甘
“中亞是中石油五大海外基地之首,哈薩克斯坦更是重中之重,對于世界第二大的卡沙甘油田的發展情況,我們一直很關注,但是否購買這部分權益,應該還要取決于談判的條件。”中石油海外規劃中心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目前哈薩克斯坦有25%的石油是由中國公司開采。按照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部的數據,,中國和美國基本上平分秋色,幾乎都擁有1/4的份額。
但根據預測,到2015年之后,中國企業在哈薩克斯坦石油開采方面的份額將會持續減少。這主要就是由于哈薩克斯坦三大油氣項目:卡沙甘、卡拉恰干納克和田吉茲項目的相繼投產和增產將帶來巨大的油氣產量增幅,而中國目前在這三個項目中沒有任何份額。
在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產業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劉乾看來,中石油進入哈薩克斯坦主要是依靠收購現有油氣田來實現的,錯過了90年代中期開始的對哈薩克斯坦潛在油氣資源的分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未來的增長潛力。而現在,康菲公司從卡沙甘的退出則為中石油創造了介入的機會。
去年10月康菲公司正式通報哈政府及其合作伙伴,將出售其在卡沙甘油田的股份,并已經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下屬的維德希有限公司達成50億美元的出售意向。
根據該油田的合資協議,哈政府有購買此股份的優先權。然而,對于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哈政府卻是猶豫不決。
“哈政府已經持有卡沙甘16.81%的股份,并且無意增持更多,之所以無法迅速做出決定,是希望能敲定能給出優厚條件并帶來長期合作價值的下家。”一位在哈薩克斯坦工作多年的石油行業人士說。
消息人士指出,中方可能由中石油出面,給予哈薩克國營石油公司Kazmunaigas貸款支持,從而從康菲手上取得卡沙甘油田8.4%權益,然后再以53 億-54億美元左右買下這部分的權益。這意味著,哈國能從中獲得數額巨大的差價。此外,作為合作伙伴,中國也能夠向哈薩克斯坦提供比印度更多的附加條件,比如長期的石油天然氣投資,以及對國家經濟其他行業的推動。
為管道擴容做準備
對于中石油來說,入股卡沙甘項目最實際的意義在于保障中哈石油管道的油源。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第一條海外輸油管道。2004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運輸股份公司各自參股50%成立中哈管道公司。自2006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中哈原油管道進口原油量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
按此速度,中哈原油管道在2014年將達到滿負荷。在此情況下,管道擴建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今年4月,中石油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國際石油公司簽署中哈原油管道擴建原則協議,計劃將其運輸能力從目前的每年1200萬噸提高至每年2000萬噸。按照雙方協定,阿塔蘇至阿拉山口段兩個泵站已開始建設,阿特勞至阿拉山口段包括運費及油源供給問題正在磋商之中。
因此,中石油入股卡沙甘無疑對于中哈原油管道的供給將起到保障作用。
然而,從經濟效益出發,這個項目的盈利前景目前還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卡沙甘油田雖然擁有巨額儲量,但也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項目之一。
為巖層壓力很高、原油中含有大量危險氣體、海上條件嚴酷、里海北部水淺造成供給困難等原因,使得開采難度非常大,這導致一方面各投資方不得不不斷追加投資,目前各投資方總計已經投入了480億美元。而另一方面則是其投產期限的不斷推遲,從2005年推遲到2008年,再到2011年,再推遲到2013年夏天。然而,就在今年4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經濟與預算計劃部部長多薩耶夫表示,卡沙甘油田的投產日期可能再推遲到9月份。
由于項目投產日期已經多次推遲后,留給項目參與方的有效開采期限被大大縮短,這意味著未來利潤的減少。
此外,由于高昂的前期投入,卡沙甘油田的股份非常分散。目前埃尼、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均持有16.81%的股權,而康菲石油和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分別持有8.4%和7.56%的權益。各股東方的角力,也帶來不少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