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石油運往歐洲已經暴跌至10年來最低點,迫使整個歐洲大陸煉油廠付出更高價格獲得石油。
資料顯示,7月俄羅斯每天輸往歐洲的原油僅有210萬桶。這是由于俄羅斯國內快速增長的煉油行業以及莫斯科方面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導致。評論稱,其結果導致歐洲煉油廠面臨更高的成本。
俄羅斯向亞洲的石油出口增長迅猛。中俄兩國6月簽署的總額為2700億美元的巨額石油訂單,促使其有望超越安哥拉成為中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EnergyAspects咨詢公司的AmritaSen認為,從俄羅斯角度來看,會看重在亞洲的市場。因為亞洲需求明顯上升。同樣,這也造成從北海輸往歐洲的原油減少。
雖然俄羅斯能源企業偏好向歐洲出口柴油之類的成品油,但目前仍然有出口限制。自2005年一季度以來,俄羅斯煉油廠日加工石油超過500萬桶。
分析師稱,在最近幾個月,因為俄羅斯石油公司在收購TNK-BP后取消了一下國內的供應合同,許多俄羅斯規模較小的能源公司已經開始爭奪有限的原油供應。
歐洲煉油廠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后又面臨俄羅斯中等重質原油供應吃緊問題。這對于歐洲煉油公司,諸如希臘石油,西班牙的Repsol以及葡萄牙的Galp來說無疑是巨大打擊。上述公司近年來已經完成設備升級,主要用來加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
分析師稱,東歐的一些煉油廠,包括芬蘭的Neste,波蘭的PKNOelwn以及匈牙利的MOL因為其原油主要來源于俄羅斯,可能影響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