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位于小港五盟村的莫志凱家的發電站成了寧波首個并網發電家用太陽能電站,轉眼間,這個家庭“微型電站”發電已經“滿月”,實際運行情況怎么樣呢?為此本刊記者特意走訪了莫志凱家。
出梅后太陽很好,每天發電超過34度
當記者到莫志凱家時,他家的光伏小電站已順利運行33天,一共發電560多度,其中自用320 度,其余并入了電網。他告訴記者剛開始運行的半個月剛好碰上梅雨天,基本上難見陽光,發電量比預計的少很多。“出梅后太陽很好,每天發電都超過34度。” 他告訴記者,現在他每天只要通過與設備連接的電腦就可以實時看到自家的發電量,隨時都可以對電量進行分配,電力部門免費提供的雙向電表會自動計量,十分方便。
據悉,早在四年前,莫志凱就在家搭建了太陽能電板,但因為當時自行發電不允許并入國家電網,這些電板就一直閑置著。直到去年10月,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這意味,居民除了能用太陽能發電裝置給自家供電,還可將用不完的電通過并網賣給國家。這讓莫志凱很是興奮,立即向當地電力部門遞交了并網申請。
希望通過實踐,讓身邊人認識到“綠色發電不吃虧”
記者在莫志凱家看到,他家的車庫和三層樓房的頂上整齊地安裝了70多塊太陽能多晶硅電池板,據介紹,這些太陽能多晶硅電池板總投資20多萬元,全效運行的情況下,能夠產生7.5千瓦的發電功率。
莫志凱給記者算了筆賬:“按平均每天日照10小時計算,除去損耗,這個7.5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每月可發電750—900度,浙江省內,針對未申請國家補貼的項目,居民個體發電上傳至電網的電量可享受每度1元的電價補償。這樣一來,8—10年便可收回成本。而標準的光伏組件使用壽命均超過25年,也就是說后面的10到15年可以賺錢了。”莫志凱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讓更多的身邊人認識到,“綠色發電不吃虧”。
免費并網政策有望掀起綠色發電新風
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免費并網政策實施,有莫志凱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太陽能發電設備的供應商姜先生告訴記者:“在一些發達國家,光伏發電應用已經十分廣泛,許多一般家庭都能夠使用太陽能光伏裝置自行發電。在我國,成套家庭用光伏發電設備的每瓦單價約為8-10元,那么建設一個5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約需投資4-5萬元,每月可以發電500度,已經足夠一個普通家庭使用了。”
記者同時從電力部門了解到,截至6月底,寧波大市范圍內已有6位個人用戶申請并網發電。在我區,不少大型企業如吉利汽車、寧鋼、寶新也紛紛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他們的行動從側面證明了節能環保意識正漸入人心,如若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對實施并網企業和個人的扶持補貼力度,可以預見,隨著更多家庭和企業太陽能電站涌現,有望掀起一股綠色發電的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