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煤層氣“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煤層氣產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其中地面開發160億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瓦斯抽采140億立方米,利用率達到60%以上。“十二五”規劃中300億立方米的生產任務分解到各主要煤層氣企業中,比例為:中聯煤35億立方米,中石油60億立方米、中石化6億立方米、晉煤集團55億立方米、河南煤層氣集團3億立方米。按照上述企業井口數量來看,完成利用率指標以外的規劃任務,難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煤層氣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制約。2011年煤層氣抽采量為115億立方米,利用量為53億立方米,利用率為46.09%。2012年煤層氣抽采量達到125億立方,利用量為52億立方米,利用率為41.53%。從近兩年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煤層氣抽采量提升,但是利用率卻出現明顯下降。制約煤層氣利用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在于配套管網缺失。同時煤層氣的采礦權與煤炭重合,又分屬于不同主體。國家明確提出“先氣后煤”的開采主張,但是大部分煤企出于井網破壞煤層結構、增加開采難度等考慮,越過煤層氣開采環節,以經濟補償的方式收購煤層氣采礦權。
在煤層氣采礦權歸屬不明晰、配套設施缺失的環境之下,即使企業為完成政府規劃目標,實現煤層氣抽采量的短期增長,利用率低的問題依然將影響煤層氣開采企業的發展動力。
6月以來,市場頻繁傳出中石油降低煤層氣開發進度的消息。由于缺乏配套的外送管道,中石油在山西和陜西兩省的煤層氣開發業務處于嚴重的成本倒掛狀態。
目前中石油陜西省煤層氣出氣井平均產氣量約300-350立方米/日,按照穩產期18年計算,1300口出氣井的總產氣量約26億立方米,按現行1.56 元/立方米的氣價計算,總收益約40億元。而鉆井成本方面,成型直井施工費用為500元/掘進米,總價200萬元;斜井施工費用為600元/掘進米,總價 250萬元;水平井成本1200萬元。1300口出氣井的實際成本超過百億。
如能解決諸如采礦權重合、資源壟斷程度高以及配輸管網里程短等限制因素,煤層氣有望在2015-2020年進入產能釋放期,成為常規天然氣的補充資源。煤層氣的發展現狀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