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科技創新有兩只手,一手握‘三高’,一手攥‘三低’,雙拳發力拓展高端市場,收入不斷增長,目前占總收入的近六成。”
川慶鉆探公司科技處負責人7月23日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川慶鉆探年收入已突破400億元。其中,去年高端業務收入比例達到54%,連續第四年保持較快增長。
在油氣田
勘探開發領域,“三高”和“三低”分別代表“高壓、高產、高含硫”和“低壓、低產、
低滲透”,“三高”和“三低”號稱石油工程技術的“南北極”,世界級技術難題層出不窮。川慶鉆探科研人員迎難而上,以打造“三高”和“三低”技術利器為主線,不斷攻堅克難,目前科技成果應用率達80%以上。
特色化在川慶鉆探公司科技發展思路中居于首位。依托自身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川慶鉆探以各專業化公司為主體,用好“內腦”、借力“外腦”,努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特色技術。其中,Geomountain軟件成為世界上首套集山地地震采集、處理和解釋于一體的自主研發系統,精細控壓鉆井系統和欠平衡鉆井技術躋身“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目前,川慶鉆探
定向井水平井、油氣井測試、
井控應急救援等技術服務隊伍已被
殼牌等公司納入全球服務商序列。
成就“川慶創造”的關鍵,是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和全業務鏈集成創新的研發模式。“我們的科技導向只有一個,就是市場。”川慶鉆探鉆采院院長孫海芳說。僅近3年,鉆采院瞄準市場需求平均每年科研攻關165項,獲得專利授權135件。
創新生產組織方式,推行工程技術一體化服務,是川慶鉆探科技創效、科技提速的重要抓手。工程技術一體化服務孕育出一大批特色技術和產品,更孕育出川慶特色的“1632”及大EPCC等高效服務模式。持有這些利器,川慶鉆探水平井、4000米以上深井的鉆井周期與5年前相比縮短60%以上。
“對于科技攻關,我們始終敞開懷抱。”川慶鉆探公司總經理胥永杰說。川慶鉆探與國際公司開展聯合投標,形成跨國界、多領域、多層次、多專業的技術服務合作,在國內反承包項目中,成為殼牌、
道達爾、
雪佛龍等公司的核心支撐;為緊跟國際前沿技術,川慶鉆探與多家跨國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與合作;在施工服務領域,川慶鉆探面向民企進一步擴大技術服務規模,僅長慶區域合作鉆井隊就達上百支,并打出了一批高質量井。
川慶鉆探公司總工程師伍賢柱透露:“我們希望在四川建成中國天然氣鉆井‘硅谷’。”據了解,“中國石油海外天然氣研究中心”“山地物探實驗基地”“低滲透油氣勘探開發國家實驗室”“國家油氣田救援基地”等目前已在川慶鉆探落戶,為建設天然氣鉆井“硅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