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亞洲制造業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將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戰略轉型。受此利好刺激,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海蘭信、上海佳豪在昨日強勢漲停。
招商證券一位制造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
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家扶持將會從包括建立研發中心、劃撥科研經費、稅收和貸款優惠等在內的多方面入手。此外,我國是海洋工程裝備的需求大國,但當前海洋工程市場占有率仍不足10%,未來有望通過設備國產化率的要求,幫助國內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且實現自主創新。
“海洋工程裝備業涉及到的行業很廣,包括海洋油氣開發、海工平臺制造、配套設備制造、油氣開采服務以及設備設計總承等,受益的上市公司比較多,要關注具有自主創新及有一定技術優勢的企業。”上述分析師說到。他認為,隨著技術攻關和政策扶持帶來未來國產化率進一步加強,海洋工程與海洋開發設計和
鉆井平臺設備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船舶與海工領域的發展給以海洋工程開發設計為重點的上市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而日前漲停的上海佳豪正是以海洋工程和船舶設計為主業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佳豪8月份與揚子江船業(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企業、聯合其他企業有意共同出資成立上海揚子江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各協議方代表已簽署《合作意向書》。若新公司成立順利,上海佳豪有望獲得揚子江船業主要船舶設計業務,將逐步提升其在大型集裝船等主流船型設計的市場份額及進入潛在的海洋工程設計市場。
“我非?春弥屑瘓F,除了集裝箱業務復蘇外,公司的海洋鉆井平臺技術水平相當不錯。”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說到。據悉,2010年10月26日,中集萊弗士承建中國首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在煙臺舉行交船儀式,這是中國
海洋石油工程建造業最先實現交付的首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國信證券研究員余愛斌則認為,公司首個半潛式平臺的完成試航及交付是公司海工業務里程碑式事件。公開資料顯示,第二座半潛平臺也已展開試航,推進器部分已完成試航,預計11月交付,且預計2011年公司還將繼續交付3座半潛式平臺和3座自升式平臺。
余愛斌指出,目前,中集集團在技術研發、制造能力和訂單數量上處于國內海工領先水平,且是全國僅有的兩家國家級海洋裝備研發中心之一,可以說公司在國內海工領域已處于全面領先地位。全國共有10座半潛式平臺在手訂單,其中有8個在來福士(包括兩個半潛起重船)。公司還持有5座自升式平臺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