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原油自給自足能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需求國和未來潛在的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需求將會對國際油價起到重要影響。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曾表示,中國是全球石油消費預期增長的主要來源。2004年至2012年,中國原油需求量平均增長高達 52萬桶/天,是過去十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5%,低于一季度的7.7%。同時,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217萬噸,1~6月累計進口1.38億噸,同比下降1.4%。鑒于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包括國際能源署(IEA)和OPEC在內的國際能源機構都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從而導致中國原油需求增長步伐的放慢,會對下半年原油價格走勢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
美國頁巖油產量持續增長
美國頁巖油、加拿大油砂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將繼續沖擊北美原油市場。由于水平鉆探和壓裂技術的發展,美國原油產量于2009年開始恢復增長,且2012年至今有加速增長的傾向。美國的原油進口量目前處在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有望重塑全球石油貿易的格局。隨著美國國內原油產量進一步增加以及需求增長的放緩,外部原油進口需求將持續呈下降趨勢。2013年6月美國原油凈進口量跌至日均 790萬桶,預計2014年美國原油進口將進一步降低。近期有消息報道,為應對美國頁巖油的爆發性增長,OPEC很可能在12月份的產量會議上減少石油產量,如果實現,這將是OPEC五年來的首次。
美國原油庫存高企的現狀短期難以改變
盡管受到季節性需求的支撐,美國原油庫存從6月底以來大幅下降了約3000萬桶,但整體來看,目前美國的原油庫存仍處于歷史高位的3.64億桶,并處于5年平均水平之上。EIA預測,受美國國內原油供應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原油庫存基本上都會是近5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短期受季節性因素的推動,油價仍將維持在高位運行。近期美國原油庫存的大幅下降表明了基本面的強勁,畢竟歷史上原油周度庫存減幅超過 500萬桶的次數不多,因此油價的泡沫成分不多。目前,油價有所回調,但不排除進入8月油價再次走高的可能。不過,從中長期來看,由于目前全球原油供應較為穩定,而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原油需求增速較為疲弱,因此長期基本面對油價的支撐作用較為有限。隨著三季度原油季節性需求效應的結束,油價繼續上行的空間不大,我們預計油價未來低點可能會出現在四季度10、11月的概率較大,這主要還是受到供應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影響。(作者為南華期貨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