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香港國際會議中心君爵廳。
15:30,中國石化(600028,股吧)(600028.SH)董事長傅成玉率新任總裁李春光、CFO王新華和董秘黃文生等共同出席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這是李春光首次以總裁身份公開亮相。當天中國石化發布“三桶油”中最亮麗的半年報,凈利增幅近24%。
“當期公司煉油業務受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影響,盈利2億元,而去年同期這部分虧損額達185億元。”傅成玉說。
5月31日,李春光由中石化集團副總經理轉任股份公司總裁,而此前率隊出席中石油業績發布會的總裁汪東進更是在7月30日才獲得晉升任命。
在談到未來公司發展戰略時,兩位石油央企“新帥”均表示,公司將謹慎投資、更加關注投資項目的收益回報——這與過去十年石油央企們“財大氣粗”、“一擲千金”,只關注產量的形象大相徑庭。“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令中石油、中石化都感覺錢緊,收緊錢袋、注重效益早在市場預期中。”有外資投行分析師坦言。
當期中報是李春光上任以來的第一張成績單,實現凈利302.81億元,同比增長23.6%,不但遠高于中石油(601857.SH)的5.6%,也高于中海油(00883.HK)的7.9%。
畢業于原內貿部黑龍江商學院的李春光是中石化集團的“老人”,歷任中石化銷售華北公司經理、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經理等職,2005年出任集團副總經理以來,一直分管集團內部資產重組等業務——2011年后中石化集團旗下煉化工程(02386.HK)、催化劑有限公司、中石化油服等專業化公司的重組、上市皆由他主持負責。“不論專業化水平,還是財技都是一流的。”上述投行人士評價說。
2013年中報顯示,當期中國石化不但利潤激增,而且現金流充沛,達到3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6億元,這為公司應對國內銀根收緊的局面留出了更加充足的騰挪空間。
然而,風光背后卻盡顯傅成玉、李春光等與以往中國石化高管思路的不同。
今年上半年,中國石化開始大幅壓縮投資,投資活動產生現金流出670億元,同比減少現金流出126億元,降幅達到了18.8%。這與當年瘋狂收購加油站、拼命擴大煉油產能、不惜代價搶購海外油氣權益的中國石化完全不一樣。
有公司內部人士坦言:目前國內煉油產能已經過剩、上半年柴油供大于求矛盾比較突出,國內的市場狀況已大不如從前;同時國際市場投資,特別是上游油氣權益投資又面臨價高利微的窘境,因此包括傅成玉、李春光在內的公司高層都在強調“突出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謀劃減支增效的不止中國石化,汪東進表示,中石油也已經調整了未來的發展戰略重點的排序,將國內上游業務排在了公司未來發展的第一位(優先發展),而過去中石油原董事長蔣潔敏時代更注重的海外業務則被降至第三位(規模優質)。
“國內油氣成本遠遠比進口油氣要低,所以我們還是要立足于進一步提高(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包括非常規油氣資源方面的投入力度。”汪東進說。
面對目前國內的金融形勢,兩家公司高管都坦言歡迎跨國公司社會資本等參與公司目前運作的項目,然而“它們更看重境外具有資金、技術實力的對象,多數民營企業可以參與的空間不大。”上述分析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