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查得知,物流運輸企業的稅費環境本就不理想,而營改增又將稅收紅利讓渡給了制造業。再者,燃油價格的波動對運輸為主導的企業擾動較大,企業希望燃油價格相對穩定。而相關領域的專家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面對稅收紅利下移導致的負擔加重,可通過“定價協約”解決;而油價變動的大環境恐難以改變,企業只能通過加強管理和專業的風險對沖手段予以應對。
紅利下移稅負增大
一位不便透露身份的上海某物流公司經理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稅費環境不太好,地方往往從自身利益考量,對企業的生存不夠關注,做不到放水養魚,有一些相對具有盲目性的做法。特別是運輸行業,要在維護客戶關系與職能部門的公關和運作上投入大量成本,對企業影響較大。政府方面,也經常需要疏通關系,否則問題肯定解決不了。
在稅費環境不佳的基礎上,營改增又讓以公路交通為主的物流運輸企業產生了稅負增加,稅收紅利被認為傳遞給了下游制造業。
越海全球物流蘇州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小姐告訴本報記者,物流企業這兩年人力、消費成本都在穩步增加,稅收負擔又加重了,增值稅的優惠實際沒有享受到,營改增中大都存在著稅負增加的問題。小規模納稅人是3%的稅率,可一旦超過500萬元營業額就會變為按11%征收的一般納稅人。
據本報記者不久前調查顯示,營改增后,以公路交通為主的物流運輸企業,增值稅相比之前營業稅稅負增加在10%左右。
但物流運輸企業的稅收紅利真的轉移給下游企業了么?
從事制造業的蘇州東瑞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干小舟告訴本報記者,現在抵扣多了,制造業17%的名義稅率較高,抵扣后真正的稅負約在5%左右。
“營改增擴大到制造業是我們不想看到的。”而江蘇省某省級稅務部門一位不便透露身份的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出這樣的內心想法。
據新華網分析,隨著8月1日“營改增”范圍從12省市擴至全國,減稅規模預計全年達兩三千億元。業內分析認為,制造業將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面對物流運輸業的稅收紅利下移,專家給出了應對策略。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怡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看待稅負問題,要從產業鏈看。目前大家對稅負的關注都集中在試點企業上,而缺乏從產業鏈看問題的視角。上下游商戶可以通過“定價協約”調整兩者間的利益關系。比如上汽集團,擁有為本集團服務的物流公司,它的物流領域名義稅負增加,而制造業稅負降低,總體稅負可能穩中有降,制造和物流兩個環節可以通過協商定價解決稅負不均的問題。如果全面實行增值稅,就可以通過抵扣鏈更好地解決問題。
其實?現實中一些企業已經通過類似手段來挽回損失了。“我們增加的負擔都轉嫁到物流費這塊了,達不到一定利潤就不做。”上海一家物流運輸企業向本報記者表示。
江蘇一家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11%的增值稅稅率,很大程度上消耗了運輸企業利潤,物價局評估重新核定價格后票價就要漲,否則沒有利潤企業會垮掉。
其實,國家在政策上對因營改增稅負增加到一定程度的企業是有財政補償措施的。不過胡怡建認為,補貼作為短期解決辦法可以,但并非長久之計。應該通過價格機制解決問題,如果過多依賴財政補貼解決,價格調節機制的抵扣鏈就難以完整、順暢運轉。
油價變動的煩惱
令自身擁有大量運輸車輛的大型物流運輸企業十分頭痛的還有油價波動問題。浙江省紹興市一家比較有規模的物流運輸公司分管經理(下稱“紹興物流經理”)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油價波動頻繁對交通運輸企業正常經營帶來很大不便,比如油價提升或降低了幾個百分點,跟之前的簽約報價有差異,又不可能隨著油價第一時間調整業務報價,客戶也不允許你因油價調整而即時調整物流費用,由此造成的差價會給物流企業增加負擔。物流運輸企業不想油價波動,希望能相對穩定,過一個較長的時期調整一次油價。
據了解,目前國內油價的波動頻率遠比國際油價小。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運營管理系博士生導師劉少軒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國際油價波動幅度超過5%的天數在一年中甚至可以多達30天左右,油價受供需關系、產油區政治波動、大宗商品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企業最好接受油價波動這個無法回避的客觀環境。
據生意社數據統計,4個多月來,油價已經過了不下六輪調整。而業內認為,近期可能會迎來一次油價上漲。
紹興物流經理表示,目前運價和油價基本是不同步的,往往是油價調整后一個月運價才完成調整,因為整套的評估、測算完成是很麻煩的事。根據油價聯動系數來確定價格,當油價變化超過一定幅度,報價就需要調整,但卻總跟不上油價變動的步伐。油價上漲了,客戶不準你提高之前協定的運費;油價一旦降了,客戶會第一時間要求降價。總之,油價波動運輸業吃虧多些是肯定的。油價如果上升較大,需要協商提高運費,客戶的處理過程會相對滯后,因為要核算總體和分攤到每一瓶、每一箱貨物上的成本分別有多少變化,還要經過對比權衡,領導審批。時間拖得久,貨物的存放保管等又產生額外費用,消耗雙方的管理運營成本,運作很麻煩,因此物流企業也只好負擔油價提升的成本。
劉少軒認為,面對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企業不應消極面對,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和風險對沖手段減少油價波動的損失。比如說根據預期通過合同鎖定價格;利用采購組合規避風險等。應多了解業內有經驗者的一些成熟對沖風險工具。此外,在油價偏低時做些采購、庫存也有必要,而采購、庫存的量應重點參考可預測階段內的訂單和銷售預期來確定。
“油價漲落能相對平衡就不會對物流運輸業產生較大負擔。希望未來能在借鑒國外模式與實際國情銜接方面做好平衡,部分私家車主一到國際油價下跌就希望油價跟國際接軌越密切越好,但從企業層面上講油價大幅波動實在令企業不堪重負、憂心忡忡。這就像外貿企業一樣,最希望匯率穩定,頻繁變化會增大操作繁瑣程度,降低效率。”紹興物流經理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