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工研院(IEK) ITIS計劃發布臺灣再生能源產值預估指出,在中國各項政策不斷出爐、帶動內陸市場成長催化之下,臺灣太陽能產業Q4產值預估達389億元(新臺幣,下同),季增幅度為2.4%;就全年來看,臺灣太陽能2013年產值可望重返千億元大關,預估達到1,312億元規模,年增幅度更高達39%。
IEK統計臺灣Q3太陽光電產業產值為380億元,較前季成長20.4%,這主要得力于Q2起產品報價止跌回穩。尤其臺灣組件廠商受惠于日本市場拉貨動能轉強帶動,激勵產值攀升;硅片與硅晶電池廠商則受惠歐洲大廠幾乎退場與大陸廠商轉單效應,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貢獻產值成長。
就各子產業表現來看,Q3期間臺灣太陽能多晶硅產值約1.1億元,季減19.7%,硅片產值為77億元,季增21.4%,硅晶電池產值為269.1億元,季增18.7%,硅晶組件產值為28.2億元,季增率更暴沖42.5%。薄膜組件與其他聚光式太陽光電(CPV)相關產品產值則為4.2億元,季增3.8%。
IEK指出,歷經兩年的底部震蕩,2013年全球太陽光電產業鏈受惠于需求市場趨于多元分布、供應鏈自發性整理以及利多政策帶動,供需差距逐步彌合,支撐價格站穩目前水位,可望進一步帶動產值規模的回升;對于臺灣廠商而言,除了維持產能利用率之高檔外,如何將產品單價向上提升,以進一步提高產值與獲利,將是未來努力重點。
IEK強調,對太陽能產業而言政府政策仍為最重要的面向,因此主要國家的政局更迭、相關政策的結構性調整,將成為主導市場景氣多空走向的重要先行指標。另一方面,遍地開花的新興市場的確為衰弱的產業鏈注入強心針,但擁有完整使用經驗且政經條件發展相對穩固的歐洲、日本市場,依舊是必須持續耕耘與拓展的目標區域。
另外,IEK認為,就太陽能產品發展方向來看,系統市場持續朝向中小型屋頂系統以及發電自用的應用領域發展,尤其德國已開始進行太陽光電系統的儲能補助,搭配儲能設備的小型系統將在德國開始筑起市場,將成為未來帶動市場發展的新變革,此一發展方向亦值得臺灣廠商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