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煤炭價格走勢分化,發電及取暖用的動力煤漲幅居前。截至11月25日的當月,大連動力煤1405合約上漲了4.7%;動力煤現貨價格漲勢也非常強勁,秦皇島港山西產5500大卡動力煤較10月底上漲了8.3%。
我們認為,短期多重因素導致供求失衡,從而驅動動力煤價格開啟了一波相對強勁的反彈。然而,隨著干擾因素逐漸消退,后市動力煤漲勢會趨緩,11月26日動力煤期貨價格開始乏力,且長期需求放緩將導致未來供過于求的壓力加重。因此,在持有前期多單之際,追漲需謹慎,最好與焦煤等相關度較高的品種進行對沖操作。
供應受短期因素干擾
首先,環境治理,以及煤礦安全大檢查導致小型煤礦開工受到影響。本月21日召開的煤礦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煤礦安監總局將從即日起啟動“全國50個重點縣煤礦安全攻堅戰”。而針對河北和山東等地的環境治理,也導致中小煤礦部分關停。
其次,年底煤電談判促使大型煤礦減少發貨量。年關將至,由于大集團有意控制港口貨源,造成貿易商在港口接貨都比較困難。以山西煤礦裝車量作為衡量指標,截至24日的11月份,裝車量為45.05萬車,日均裝車量18769車,低于去年11月份裝車量54.15萬車,也低于10月份的56.24萬車。
從港口來看,在港口接貨的只有電廠,貿易商基本拿不到貨,港口大戶只維持大客戶的合同量。因大型煤礦控制發貨節奏,港口庫存持續下降,截至11月25日,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降至475.38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4.5%,創下了2011年10月15日以來最低紀錄。
不過,我們統計發現,秦皇島山西產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與秦皇島港口庫存二者呈現0.2的弱正相關。因此,我們認為秦皇島港口庫存下降可能并非動力煤價格反彈的主因,或者只是原因之一。
再次,10月份煤炭進口下降使得國內供應壓力緩解,國內煤礦也順勢提價。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動力煤進口869.94萬噸,環比下降12.9%,同比小幅增4.5%。從進口價格來看,10月份動力煤進口均價為85.36美元/噸,上月進口均價為84.28美元/噸,進口動力煤的優勢有所縮小。
然而,上述的三大因素只是短期因素,隨著動力煤價格反彈,以及年底“煤電”談判逐漸達成協議,大型煤企發貨會回歸正常。與此同時,進口煤的價格優勢也會恢復,在國內大型煤企操縱發貨的情況下,電廠會有選擇性地加大進口煤采購。
冬季需求階段性回升
首先,受季節性等因素影響,銷量有明顯的提升。11月份神華煤炭銷售量或突破5000萬噸,有望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新高。10月份全國煤炭鐵路總運量達到1454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5%,較9月份環比上升4.5%。
其次,近期煤炭拿貨難,除了冬季取暖用煤數量龐大的因素外,與電廠夏季高峰過后庫存不足,目前采購意愿增強也有關系。電廠煤炭庫存偏低,截至11月21 日,六大發電集團煤炭為1212.45萬噸,是2012年2月5日以來最低紀錄,煤炭庫存可用天數為17.9天,明顯低于正常的20天的水平。
另外,冬季水力發電減少,而火力發電增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火力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43%,環比增長2.2%;而水力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滑3.43%。因此,冬季電廠對動力煤采購將增加。
再次,由于冬季北方供暖導致天然氣出現缺口,從而取暖用動力煤需求也水漲船高。港口向消費商發貨也出現加速的跡象,11月12日至11月18日,秦皇島港累計發運煤炭494萬噸,較2013年1-10月的平均水平增長9.4%。
長期供求限制反彈高度
首先,煤炭產能過剩,供應過剩量很大。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報告》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如果產能全部釋放,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幾乎相當于內蒙古地區半年的產量。
其次,環境治理及經濟結構調整將導致中國煤炭需求增速逐步放緩。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我國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擴大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城市群。11月20日,烏魯木齊市已啟動了重污染應對措施,對五大電廠實施限電、限煤,要求其用電、用煤量均降低60%。 (作者系寶城期貨分析師)
(作者:程小勇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