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22日發生的中石化爆燃事件,到目前仍觸目驚心,不僅導致了大量人員傷亡,同時也推延了百萬噸乙烯項目。東黃輸油管道作為黃島口岸的重要能源大動脈,這一管道變更也意味著短時期內將難以恢復供油,中石化位于當地的多家煉廠也不得不面臨減產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管道爆炸可能導致的山東省內汽柴油供應短缺,山東多名石化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事故發生后,中石化就密集調配資源,聯手當地地煉公司調度油品運輸,以確保山東汽柴油供應。
“接到中石化的緊急訂貨需求后,公司當天就暫停其他所有銷售計劃,盡最大努力將優質汽柴油優先供應給中石化。”山東匯豐石化集團董事長魏學專記者說。多年來,全長248.52公里的東黃輸油管道曾是支撐多個石化站點的關鍵能源動脈,而受爆炸事故影響,中石化沿線各大煉廠已出現大幅度減產。
安迅思分析師梁丹指出,青島東黃復線管道發生泄漏爆炸事故后,中石化旗下幾家山東煉廠及洛陽石化加工負荷驟降10%-30%。據其了解的情況,青島兩家煉廠負荷計劃本周三恢復至正常水平,齊魯石化預計本周末恢復加工負荷。
但記者了解的最新情況則是,目前,青島兩家煉廠負荷僅部分恢復,濟南石化和洛陽石化仍無明確恢復時間表。此次爆炸事故后,濟南石化和洛陽石化日加工量減0.4萬噸,而如果東黃復線兩周內不恢復供油,兩家煉廠或將全部停工,停工后成品油月產量減幅將超過30萬噸。
來自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金銀島的另一組數據則顯示,中石化下屬濟南煉廠、齊魯石化、青島石化、青島煉化以及沿江煉廠等減產幅度在20%-40%不等,其中,濟南煉廠液化氣日產量已下降至300-400噸左右。其中,青島石化和齊魯石化均屬于千萬噸級煉廠。
事實上,除中石化下屬煉廠外,受爆炸事故影響,當地其他煉廠也不得不大幅降低加工負荷。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化工旗下煉廠昌邑石化、華星石化均大幅降低常減壓加工負荷,且降幅均接近30%。
昌邑石化和華星石化煉廠人士稱,現在無法從位于黃島的油庫提貨,導致現在的原料庫存較為緊張,不得不下調加工負荷。而為保證市場供應,管道爆炸事故后,中石化也隨即啟動了應急措施,全力調配部分地方煉廠資源,其中墾利石化、華聯石化、利津石化等都有部分資源直供中石化。
除此以外,中石化內部人士還透露,為避免黃島爆炸事件帶來短期“油荒”,中石化計劃從山東地煉采購量從100萬噸汽柴油增加至150萬-200萬噸,增幅超50%,除從山東地煉緊急調配資源外,中石化表態將從各地調入資源。
“事故發生后,山東地區產能較大的煉廠都召開了緊急會議,并按照部署統一優先供應中石化、中石油的采購訂單。”山東石化協會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