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記者了解到,中海油服油田化學事業部(下稱油化事業部)自主研發的深水鉆井液體系在南海一口深水井成功應用,再一次顯示了該鉆井液體系的卓越性能。
該井2013年12月開鉆,今年1月完鉆。鉆井過程中,油化事業部提供優質、高效的鉆井液服務,促進了該井的優快鉆進:鉆井時間比設計提前 3.57天,平均機械鉆速25.40米每小時,分別創造自營深水區鉆井最短紀錄和最快機械鉆速紀錄。其中一個井段一次性鉆進1577米,無起下鉆修復井壁情況。
以前我國深水鉆井液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壟斷,服務價格高,掣肘深水勘探開發。油化事業部2007年開始攻關,當時國外對相關技術封鎖嚴密,國內相關研究又基本停滯。油化事業部積極爭取國家863重大專項的支持,經過5年多努力,先后攻克了深水作業時鉆井液面臨的低溫高壓、水合物抑制等多項難題,研發出了多種關鍵材料,構建了一套海油品牌的深水鉆井液體系。
體系效果如何,先要通過實驗室評價。當時國內沒有相應評價設備,油化事業部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刻苦鉆研,潛心攻關,最終創新設計出符合自身需要的裝置,可及時對不斷改進升級的鉆井液體系性能進行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不斷改進。
自2010年走出實驗室以來,這種深水鉆井液體系已在6口深水井成功應用,水深最深近800米。應用綜合評估結果顯示,該鉆井液體系流變性穩定,在提高鉆井時效、井身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對比同區塊國際知名鉆井液服務商服務的深水井鉆井指標,中海油服深水鉆井液體系在性能、作業費用等方面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