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康殷 發自香港 2012年7月,臺風“韋森特”襲港期間,一艘貨輪經過香港水域,6個裝載150噸聚丙烯膠粒墜海漂散至香港海岸。膠粒事后證實屬于中國石化。墜海膠粒被沖上香港南丫島海岸和附近養殖戶魚排,導致不少養殖魚類死亡。
事發兩年后,香港海事處發言人昨日表示,經政府一直以來與各相關方面進行積極磋商后,最終達成和解協議,有關肇事單位同意向政府支付一筆款項,作為補償政府在清理這些膠粒方面的開支。
發言人表示,鑒于事件在法律上涉及的復雜問題,政府經詳細考慮證據及獨立法律意見后,認為有關肇事單位同意支付給予政府的補償金額是合理、實際及可接受的。同時,當局希望通過磋商,務求盡量以和解方式達成協議,以免訴諸法律行動所引致的龐大開支和資源。由于和解協議含有慣常采用的保密條款,因此不能進一步透露協議的內容。
事件2012年7月23日發生,一艘貨輪途經香港東南以外海域時,因遇上臺風“韋森特”襲港,進入了香港水域。其間7個貨運集裝箱從該船只墮海,其中6個載有大約150公噸聚丙烯膠粒,導致大量聚丙烯膠粒散落香港水域。
政府多個部門,包括食物環境衛生署、海事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環境保護署緊密配合處理事件及進行清理膠粒行動。大量香港市民和環保團體自發前往南丫島受污染海灣清理膠粒。而事發后,作為聚丙烯膠粒的貨主,中國石化撥款1000萬港元,協助聚丙烯集裝箱的打撈及清理工作,包括購買專業清理設備,并聘請清理人員參與清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