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獲得政府不公平補貼,建議征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這是美方在2012年11月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已征收高額反傾銷、反補貼稅的情況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并試圖征收高額稅,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美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稱,對從無錫尚德和其他五家公司進口的太陽能板征收35.21%的初步關稅,對從天合光能進口的太陽能板征收18.56%的關稅,對從其他中國制造商進口的太陽能板征收26.89%的關稅。
德國太陽能生產商SolarWorld AG的美國分公司投訴,中國制造商通過將用于制造太陽能板的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轉移到臺灣來規避2012年開始征收的關稅,繼續向美國市場傾銷低價太陽能產品。
中國商務部負責人指出,今年年初美方無視事實及法律依據,適用相互矛盾的原產地規則,對中國同一光伏產品再次啟動調查并做出高稅率初裁裁決。美方對中國產品進行限制的做法,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保護色彩十分明顯,勢必使中美光伏貿易糾紛再度升級。
商務部表示,頻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不能解決美光伏產業自身發展問題,希望美方審慎處理此次調查,盡快終止調查程序,為促進全球光伏產業創造良好競爭環境。中方也將密切關注案件的進展,并保留采取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根據美方程序,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分別于8月和10月對上述調查作出終裁。如果兩家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美國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此前,美國商務部曾于2012年裁定對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