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杭州發布消息稱,我國首個燃煤發電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浙能集團所屬嘉興發電廠三期8號、7號百萬機組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均低于天然氣機組排放標準。
所謂“超低排放”,就是對燃煤機組現有脫硝、脫硫和除塵設備進行提效,引入新的環保設備和技術對汞和二氧化硫進行進一步脫除,使電廠排放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達到甚至低于天然氣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尤其是PM2.5脫除率可達70%以上。目前,這一技術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并獲得受理。
“超低排放”技術由浙能集團自主創新開發,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權威機構檢測,浙能嘉電7號、8號機組在不同工況時,煙囪總排口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項主要煙氣污染物的排放數據明顯優于天然氣燃氣輪機組排放水平。據初步估算,超低排放改造后,單臺機組每年可多減排二氧化硫約550噸、氮氧化物近1000 噸、煙塵約400噸。
據悉,目前浙能集團已有300萬千瓦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同時,浙能集團已在本集團內全面推開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在 2016年年底前,將完成所屬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改造工作,2017年年底前完成30萬千瓦機組改造工作,以實現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覆蓋。屆時,占全省統調燃煤電廠近一半容量的機組將實現超低排放的目標。
浙江大學熱能研究所副所長高翔認為,超低排放技術的廣泛運用將進一步提高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的清潔化水平,而且也為煤電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