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油田成本“口袋”越扎越緊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5-09-18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關注度:0]
摘要: 經過為期10個月的功能開發和現場實施,9月14日,冀東油田油井措施經濟效益評價系統成功完成測試,為這個油田深化油井經濟評價提供科學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也使油田生產成本口袋扎得越來越緊。
隨著采出程度不斷提高,冀東油田部分主力開發...
經過為期10個月的功能開發和現場實施,9月14日,冀東油田油井措施經濟效益評價系統成功完成測試,為這個油田深化油井經濟評價提供科學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也使油田生產成本“口袋”扎得越來越緊。
隨著采出程度不斷提高,冀東油田部分主力開發單元進入二次
采油中后期或
三次采油階段,綜合治理難度加大,措施工作量增加。目前,這個油田年油井措施投入3億多元,超過油田基本運行費的60%,成為成本大頭。
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冀東油田今年首次將措施經濟有效率納入作業區業績考核指標,做到產量和效益整體部署。“有的措施實施后,油井產量雖有所增加,但產量收益抵不上直接成本支出。對于這樣的措施,從技術上講是有效的,但從經濟上講是無效的。從考核‘措施有效率’到考核‘措施經濟有效率’,將有效規避無效益措施。”冀東油田財務處副處長黃瑞祥說。
冀東油田各作業區專門成立經濟評價室。對每口預實施措施井,評價人員事先根據工藝方案、工序價格精細測算作業費用,同時結合預計增油量、增量成本等,綜合測算單井措施經濟效益。為準確反映數據變化,冀東
油田開發油井措施經濟效益評價系統,對單井收入進行效益評價,對特殊類型井做重點跟蹤,對油氣生產成本進行預測及優化建議,根據專項信息數據分析增量總成本、利潤分配、現金流量等,自動生成生產、成本、效益評價智能報告,有的放矢指導生產經營。
油井措施經濟效益評價系統上線后,截至9月上旬,冀東油田共避免無效作業28井次,規避風險費用953萬元,作業中預警、優化工序13井次,減少費用2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