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增油170萬噸2008年,
勝利油田二元復合驅技術再譜傳奇,全年三次
采油技術增油170萬噸,其中二元復合驅為66.6萬噸,占38.9%,成為東部老油田持續穩產的重要支撐。目前,勝利油田二元復合驅技術已推廣8個項目,覆蓋地質儲量6562萬噸,預計增加可采儲量680萬噸,提高
采收率10.4%。
深化:從有堿到無堿
我國老油田的采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可采儲量1億多噸。這讓能夠大幅提高采收率的
三次采油技術備受關注。
在勝利油田,三次采油技術已經走過40年的歷程。作為化學驅三次采油技術中的一種,勝利油田早在2003年就開發出
聚合物驅油技術。這種技術平均提高油藏采收率7.3%,截至2005年6月2日,累計增產原油突破1000萬噸大關。
勝利油區地層原油黏度高,油層非均質性強,要改善不利流度比,聚合物必不可少。但單一的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實踐表明,實施聚合物驅后的油藏,當采收率達到40%~50%時,仍有一半左右的剩余油滯留地下。這就意味著,勝利油田3億多噸聚合物驅后的油藏,迫切需要尋求新的高效驅油體系。
研究人員發現,若在聚合物中加入合適的助劑,產生超加合作用,擴大應用范圍,增加洗油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復合驅油技術隨即進入科研人員的視野。
勝利油田復合驅油技術研究始于“七五”期間。由于勝利油區原油酸值高,科研人員首先開發出有堿三元復合驅體系,即“聚合物+表面活性劑+堿”。1992年,他們在孤東油田進行了我國第一個小井距三元復合驅現場試驗,并獲得重大突破,中心井含水由98.5%下降至85%。1997年,勝利油田又在孤島油田西區進行常規井網復合驅擴大試驗,設計注入井6口,生產井13口。截至目前,累積增油26萬噸,提高采收率13.2%,預計最終可提高采收率16%,每噸聚合物增油53噸。
盡管三元復合驅技術收到明顯效果,但由于勝利油區適合化學驅的資源中,87%的區塊地層水中的鈣、鎂離子含量高,豐富的鈣、鎂與三元復合驅中的堿結合產生沉淀。嚴重的結垢問題成為三元復合驅技術推廣的致命傷。2000年,勝利油田開始把目光轉向“聚合物+表面活性劑”無堿二元體系的研究上。
理論上講,二元復合驅油既具有聚合物驅的優勢,又有表面活性劑驅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提高洗油效率的功效。但二元復合驅較之三元少了“堿”的作用,現有的表面活性劑降低界面張力的能力不盡如人意。如何靠表面活性劑使原油水界面張力進一步下降,把殘余油“強洗出來”,成為另一個難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科研人員通過活性劑與原油構效關系和復配增效機理研究,提出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解決了無堿復合體系表面張力較高的問題,從而研制出二元復合驅油體系。這一體系降低界面張力程度與三元相近,驅油試驗每噸聚合物增油高于三元復合驅。
應用:從陸上到海上
2003年9月,孤東油田七區西南部Ng54-61層二元復合驅試驗區開始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標志著勝利油田成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者”,二元復合驅進入真槍實彈的礦場試驗。
試驗區含油面積0.94平方千米,地質儲量277萬噸,設計生產井16口、注入井10口,采用三段塞的注入方式,經過5年多的攻關研究,增油效果顯著,基本形成勝利
油田化學驅主導接替技術。礦場投注效果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心井區已累計增油10萬噸,提高采收率14.7%;試驗區已累計增油20.1萬噸,提高采收率7.25%。
2006年7月,孤東油田二元復合驅試驗進行“東擴”,增加5口注入井,日增油20噸。2008年8月,孤東油田最大注聚項目——孤東三、四區注聚區順利轉入二元復合驅,成為繼七區西先導試驗之后,孤東采油廠轉注的第四個二元驅項目,同時也是勝利油田迄今為止最大的二元驅區塊。
二元復合驅技術在陸上油田收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但勝利油田并未滿足于此。2006年4月,勝利油田海上油田二元復合驅提高采收率關鍵技術項目順利通過國家“863”計劃立項預審,標志著二元復合驅油技術成功嫁接海上油田。
這一項目以構建高效、高速的海上油田二元復合驅提高采收率為目標,以海水速溶耐鹽驅油劑的研發、配方設計和在線快速熟化工藝為重點,攻關研究制約我國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關鍵技術,最終形成海上油田二元復合驅油技術,為海上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術支撐。
海陸并進,二元復合驅油技術在勝利油田全面推開。從2006年底開始,勝利油田二元復合驅油技術進入工業化推廣階段,成為國內二元復合驅油技術的領跑者。
精彩:點燃新的希望
開展15項先導試驗。2009年,勝利
油田開發工作繼續亮出大動作。
在這15項開發先導試驗中,以二元復合驅為主導的化學驅接替技術先導試驗就占3項,分別是孤島中一區Ng3注聚后井網
重整+二元驅先導試驗、勝二區Ⅲ類高溫高鹽油藏二元驅試驗以及海上埕北1井區二元復合驅先導試驗。
勝利地質科學研究院有關人士透露,采收率實驗室已經做好了包括海上在內多個單元的二元復合驅配方,并已開始逐步實施。
這些舉措,與勝利油田三次采油工作整體思路吻合。早在2008年初,勝利油田就明確提出三次采油工作目標,指出要強化三采,以提高采收率為目標,強化主導接替技術攻關,加快規模化應用,到2010年化學驅增油量保持在150萬噸以上,成為中國石化研發基地。
2009年勝利油田開發工作會進一步提出,要重點抓好二元復合驅、油氣層保護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盡快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快速轉化,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和作用。
勝利油田有11個單元具有推廣二元復合驅的潛力,覆蓋地質儲量10007萬噸,可增加可采儲量1168萬噸。這意味著,以二元復合驅為主導的勝利油田三次采油技術,將繼續在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中扮演重要角色。
按照中國石化“十一五”后3年及中長期發展規劃,油田平均采收率要從目前的28%提高到40%,主力油田力爭50%,挑戰60%。目前,勝利油區平均采收率為28.9%,實現上述目標任重道遠。二元復合驅技術的精彩表現,無疑給
勘探開發工作點燃了新的希望。
科研人員通過活性劑與原油構效關系和復配增效機理研究,提出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研制出二元復合驅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