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油田研究院加大勘探力度,日前提議部署的萬20井獲日產6.3立方米工業油流。該井的鉆探成功,擴大了白堊系紅花套組勘探成果,新增石油地質儲量80萬噸。
江陵凹陷是江漢油田老區勘探主戰場之一。近兩年,橫貫其南北的萬城斷裂帶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關注。他們圍繞萬城斷裂帶展開了多次勘探,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近700萬噸。老區何以成“新寵”?科研人員對其成藏格局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
勘探與開發一體化
勘探為開發提供了依據,而開發實踐深化了勘探認識,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滾動
勘探開發一體化使勘探“重在發現”與開發“提高儲量動用率,增加動用經濟可采儲量”兩者有效統一。
2008年,江漢油田松滋油區的SK8-16井在白堊系獲得30多米巨厚油層。
2009年,該區提交探明儲量480多萬噸,證明了勘探與開發一體化思路的正確性。
SK8-16井是一口開發井,勘探項目組提出在開發層系之下加深鉆探紅花套組,可實現探井的功能,規避勘探風險,一舉多得。SK8-16井在白堊系紅花套組找到整裝底水油藏,讓科研人員在該區帶成藏規律的認識得到證實。
成藏模式多元化
江漢油田白堊系紅花套組整裝油藏的發現,表明了萬城斷裂帶有巨大的勘探潛力。科研人員以復Ⅰ斷塊為中心,向斷裂帶南北兩頭延伸,以期發現更多的油藏,繼續擴大勘探成果。
在高成熟老區勘探中,只有不斷突破固有思維,才能發現
油氣勘探新區帶。科研人員樹立“有利生烴洼陷周緣勘探無禁區”的思想,立足“全盆地、多層系、多領域”立體勘探思路,由構造油藏勘探轉向巖性油藏、構造—巖性油藏勘探。
今年3月,江漢油田在萬城斷裂帶南部部署了萬20井,解釋油層9.2米。該井的成功鉆探證實了萬城斷裂帶成藏模式的多元化,構造—巖性油藏、構造油藏、巖性油藏組成的多種成藏模式格局逐漸清晰。
下一步,科研人員還將沿著萬城斷裂帶,抓住成藏模式多元化這一特征,創新思路,繼續開展多種類型的油藏勘探。目前,他們又在萬城斷裂帶北部提出漁洋組巖性油藏勘探,論證工作在緊張進行中。
研究方法科學化
近3年的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油氣勘探實踐表明,傳統的勘探手段只能滿足常規油藏的尋找,而大多數隱蔽性油藏必須將地質理論與先進的物探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因素,謹慎論證,才能實現突破。
科研人員通過編制
儲層預測圖版,攻克地層圈閉精細識別、斷層的精細描述、含油氣性評價等技術難關,研發成熟區域尋找隱蔽
油氣藏的預測配套技術。
萬20井就是在古地貌和精細沉積微相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地震地質儲層預測方法,通過宏觀與微觀、地質與物探相結合的方法,準確識別巖性圈閉的位置而部署鉆探成功的。
他們不斷創新思維,小心求證,力爭為江漢老區增儲多作貢獻。目前,江陵凹陷又論證通過了萬21井、萬22井、鳳凰1井、萬古1井、陵99井等井位,以期在萬城斷裂帶上取得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