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航局發表公報說,研究人員將一種名為Ti6-4的鈦材料用作海上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水下探測器的表面材料,它原本用于制造阿麗亞娜火箭的聯氨燃料箱。這種材料經過航天領域“熱氣壓形成技術”的處理,具有極高的抗腐蝕能力,正好適應海下的開采環境。
歐航局表示,除了這項新成果外,航天業中被廣泛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在改善油氣開采的精確度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比如歐洲自動貨運飛船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使用了一種名為“視覺識別和自動就位”的技術,不但可以將誤差降低到毫米一級,而且還能避免人為操作的不可預見性。目前,石油天然氣探測設備往往由人們遙控操作,如能運用這項技術,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歐航局技術轉讓辦公室的官員卡勒姆·諾里說:“航天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對極端環境下的材料和技術要求都很高。航天業的技術進步可用于解決石油天然氣工業中的問題,從中獲得的反饋和技術改進反過來也將促進航天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