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巨頭二季度業績大多飄紅
高油價是柄雙刃劍。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巨頭受益于一體化程度較高,業績大多飄紅。但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內油企則可能因業務布局不平衡,出現利潤增速放緩的情況。
近日,英國石油公司(BP)、康菲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以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陸續發布了2011年二季度業績報告。由于受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影響,BP二季度盈利能力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處于低谷,但是其盈利能力已在逐步恢復。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BP二季度的利潤為5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15.3億美元。
殼牌二季度利潤為80億美元,與去年同季度相比增幅達77%。排除一次性項目影響和庫存能源價格變化,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6%至65.5億美元。埃克森美孚二季度利潤達106.8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兩家公司業績都有大幅上漲。在報告中,他們都將此歸功于油價的上漲和煉油利潤率的提高。相比之下,僅康菲石油在沒有受其他不可控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業績出現下滑。數據顯示,康菲二季度利潤為34億美元,同比下降18.3%,但高于預期。
據此,中國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分析認為,在目前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的形勢下,國際石油巨頭利潤大幅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其他因素影響都很微弱。“由于這幾家石油巨頭將石油資源開采和市場銷售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盈利空間很大,這也說明一體化程度越高,賺錢能力越大。而康菲業績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資源控制量小,一體化程度低,所以賺錢能力相對較弱。”
與上述國際石油巨頭相比,業內人士預計,國內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肯定會上升,但增幅可能會放緩。由于我國原油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因此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依然是國內石油公司利潤增幅放緩的主要原因。韓小平認為,中石油和中海油的盈利肯定是上升的,因為這兩家石油企業的一體化程度較高。相比之下,由于中石化的一體化程度低,所以其盈利能力不及前兩者。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則預測,國內三家石油公司的銷售板塊業績會有所上升,但煉油板塊可能會出現持平甚至虧損。一是由于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造成煉油成本上升;二是因為國內石油企業煉油利潤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