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受歐洲債務問題重壓,國際
油價30日大跌,紐約油價跌至七個月低點。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讓消費者看到了油價再次下調的希望。專家預測,油價二次下調窗口6月初有望開啟。
當天,來自歐洲的多重消息再次加劇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情緒。西班牙在繼前一交易日主權信用評級被調降之后,其國債收益率當天大漲,融資成本劇增,而銀行系統的難題依然存在。意大利當天拍賣國債,收益率漲至6%以上,創加入歐元區以來的最高水平。另外,希臘一份最大的民調結果顯示,希臘反對財政緊縮計劃的左翼黨派支持率領先,有可能在6月17日舉行的第二輪議會選舉中獲勝。對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的憂慮再次籠罩市場。雖然當天歐洲委員會提議,歐元區應該建立銀行聯盟,并考慮動用永久救助機制來為銀行系統提供資金支持,但是歐元區各個成員國對此分歧很大。市場擔心,若想就此達成一致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短期內無法幫助解決歐洲債務危機。
由于歐元對美元匯率降至2年最低點,也加劇了原油市場的賣盤壓力。
同時,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疲弱,全球原油需求進一步趨軟。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4月份美國舊房銷售意外環比減少5.5%,降至四個月最低,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處境艱難。另外,市場對中國可能采取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希望減弱,也對油價構成不利因素。
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
原油期貨價格大跌2.94美元,收于每桶87.82美元,跌幅為3.24%。7月交貨的北海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跌3.21美元,收于每桶103.47美元,跌幅為3.01%。
繼5月23日盤中跌破90美元之后,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一度有所拉升,但昨日盤中再度跌破90美元。分析師認為,國際
原油價格持續探底直接利好交通運輸行業,而對化工行業而言,總體來說也是利大于弊。
利好運輸業
美國原油期貨上一次沖破90美元關口發生在去年10月24日,此后持續上漲,最高摸至110.53美元/桶。今年5月之后,此前堅挺的原油價格風光不再,繼5月3日下跌2.88%之后,5月4日再跌3.97%并正式跌破100美元關口,收于98.49美元/桶,5月23日則是盤中跌破90美元。受此影響,國家發改委于5月9日下發通知,決定自5月1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30元和310元,據此測算,90號汽油、0號柴油(全國平均)零售價格每升降低0.24元、0.26元。
截至昨日23時05分,油價已跌至87.55美元,卓創資訊陳晴向記者表示,6月,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有望再次下調。
油價的持續下跌無疑令交通運輸行業受益較大,其中包括航空運輸、遠洋運輸業等。興業證券分析師曾旭認為,油價穩中有降,有望帶動航空業今年二季度業績環比大幅提升、同比跌幅收窄。
化纖行業受原油價格影響巨大,以滌綸為例,原料聚酯纖維由對苯二甲酸(PTA)與乙二醇(EG)酯化而來。乙二醇通過乙烯制取;甲苯歧化得到混合二甲苯,經吸附分離制取對二甲苯,再氧化得到對苯二甲酸。乙烯、甲苯就來自于原油,原油價格下跌無疑令化纖行業成本趨降。至于塑料制品,主要原料為乙烯、丙烯,合成橡膠的原料中丁二烯占比巨大,三種烯烴同樣來自原油。
化工業成本壓力趨緩
分析人士認為,原油與
煤炭、天然氣三種能源互為補充,近年來價格走勢趨同,因此油價下跌也將牽動煤炭、天然氣價格下滑。東興證券研究員梁博向記者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數化工品種價格即步入下降通道,除油價、煤炭價格太高外,下游需求不振是主因,他認為,原油價格下跌將緩解化工業成本壓力,油價下跌對整個化工行業而言,還是利大于弊的。
5月以來,在宏觀、供需和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國際油價出現快速回落。近兩周以來,隨著政治因素對油價抑制力度的加強,市場又重新開始新一輪回落。本周紐約商品原油期貨價格跌破90美元大關,從近期G8峰會透露的信息,以及
歐佩克的頻頻表現來看,油市仍存較大的回落空間。
多國合力打壓油價
上周末在戴維營召開G8峰會,從會后聲明來看,除促經濟和就業增長以及歐債危機的應對外,八國政府在油價和伊朗問題上也取得了統一。聲明中提到,G8目前正密切跟蹤石油市場動態,并將敦促國際能源署(
IEA)采取必要措施以充分保障市場供應。
雖然會議中德國政府仍舊在多個問題上唱反調,但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默克爾更多精力集中于在歐元區財政紀律與美法兩國的對立,而在應對油價波動方面與其它各國取得了統一立場。2011年6月IEA第三次釋儲中,德國就是最大的阻礙,雖然最終勉強通過,但今年自3月份以來,默克爾就一直明確反對新一輪拋儲。而在本次峰會上,默克爾對新一輪拋儲采取了默認態度,會后聲明中也暗示了G8將會敦促IEA采取必要措施。
而隨著G8峰會上各國打壓油價的統一立場形成,IEA態度也發生明顯改變。3月份,美法英三國多次宣稱有意釋儲,但IEA反應平淡;雖其未如默克爾般直接反對,但亦多次暗示市場供應充足,無釋儲的必要。但從上周開始,隨著G8峰會前美國政府多次透過各渠道暗示拋儲的決心,IEA態度上也有明顯改變,先是IEA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油價對世界經濟仍形成威脅,并稱IEA會在必要時刻進行釋放儲備。
從德國和IEA態度的轉變上來看,預計今年六七月份可能會出現第四輪拋儲,從歷史上三次拋儲來看,在拋儲開始的前后兩周之內,油價都會出現逾10%的跌幅,因此,預計隨著拋儲的臨近,油價在未來2個月內仍有較大幅度的回落空間。
歐佩克產能充裕
伊核問題4月第一次會談之后,伊朗局勢基本確立了和平外交路線解決的基本方針。但由于并無實質性協議達成,所以,油價在5月份延續回落。5月23日雙方第二輪會談中同樣未達成明確的協議,伊朗要求的放松制裁和美歐要求的放棄20%鈾濃縮目前仍存在較明顯的分歧。
不過筆者認為,雖然伊核問題短期存不確定性,但預計將會持續舒緩。雖然近期伊朗連續軍演并高調宣稱油價將上漲至160美元/桶;但從伊朗國內的情況來看,卻并無表現的那么強勢。
自二季度以來,經濟制裁對伊朗影響也在逐步加大,伊朗原油滯銷,海上庫存量接近3000萬桶,大量的油輪用于存儲原油。伊朗里亞爾持續貶值,物價飛升,財政收入快速降低。因此,伊朗政府內部也出現較明顯分歧,強硬立場也出現明顯松動。預計在美國的高壓態度之下,伊朗在6月份的莫斯科會談上放棄20%鈾濃縮。
從歐佩克的態度上來看,自5月份以來,歐佩克和沙特多次表態將持續增產以填補7月份歐盟對伊朗禁運之后帶來的缺口,目前歐佩克閑置產能仍維持在200萬桶/天,此外,4月份全球原油供需盈余已達150萬桶/天。因此,即便7月份起歐盟全面停止伊朗原油進口,亞太地區也進行削減,預計總缺口也僅有50-70萬桶/天,歐佩克閑置產能足以進行覆蓋,全球原油供應仍較為充裕。
繼此前希臘危機和全球原油需求疲弱引發油價第一輪回落之后,政治層面的抑制將成為油價第二輪回落的主要動力。隨著多國在打壓油價上形成統一立場,以及歐佩克的不斷增產,油價在6-8月份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望回落至80美元一線。
國內油品低迷行情短期難逆轉
專家判斷,6月上旬國內
成品油價有望迎來年內第二次下調,下調幅度可能比5月10日調整的幅度還要大。受下調預期影響,目前國內油品市場交易清淡。專家表示,在調價利空兌現之前,需求疲軟將持續制約油價反彈,低迷行情恐難以逆轉。
國際方面,宏源期貨上海營業部高級經理劉瑛表示對后期國際油價判斷悲觀,整體國際環境偏空,油價缺乏繼續反彈的動力。中化國際期貨管理部專家朱斌認為朱斌認為,目前國際油市的陰雨行情已連續了近兩個月,短期來看,行情雖未有回暖跡象,但繼續深度下跌的空間也不大。等到下半年市場恐慌情緒逐漸平伏之后,國際油價不排除出現反彈的可能。
國內市場方面,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表示,三地原油變化率在本周內可能負向破四,滿足國內成品油調價參照的4%的紅線。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表示,按照目前的國際油價測算,三地原油變化率可能在后天破4,到6月份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時,油價每噸降幅參考值預計為470元,對應每升下調幅度在0.4元左右,屆時消費者可以告別每升8元的高油價時代。
油品批零市場提前掀起促銷潮,需求疲弱抑制行情反彈。受成品油價格下調預期影響,市場上嗅覺敏感的油品貿易商們早已開始著手應對油價下調的風險。清倉、拋貨、低庫存運行成了貿易商的普遍操作,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行情下滑明顯。東方油氣網監測,自5月11日以來,國內汽油、柴油批發均價每噸分別下滑了88元和175元。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020萬,同比下降0.6%,日均消費67萬噸,較上月下降3.2%。1-4月,成品油表觀消費量7967萬噸,日均同比增長0.5%,其中汽油日均同比增長4.5%,柴油日均同比下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