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聚焦中海油大手筆并購案
加拿大Nexen石油公司董事會22日宣布同意中國
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以151億美元價格收購其66%股份,加拿大CTV電視臺說,若收購成功,這將成為亞洲公司迄今在加最重大并購行為,也是中國能源行業在海外最大一筆收購。加《環球郵報》24日稱,若放在四五年前,這樁大買賣簡直不可想象,“當時和中國關系緊張的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國會會毫不客氣地以損害加拿大利益為由加以封殺,公司總部所在的阿爾伯塔省議會也會充滿不能把加拿大油田賣給亞洲人的鼓噪”。去年美國否決加美輸油管項目,改變了哈珀政府的想法。
用24日加媒的話說,一切有所不同。去年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否決加阿爾伯塔—美佛羅里達的輸油管項目,當時哈珀政府和加輿論皆言,在能源這項支柱產業上過分依賴美國“何等危險”。《卡爾加里先驅報》24日說,自此阿爾伯塔省乃至加拿大石油經濟的指南針,由原先直指休斯敦“轉向北京看齊”,今年加拿大多次遣團赴亞洲推銷石油,并認真討論從阿爾伯塔通往太平洋沿岸的輸油管項目。“如今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加拿大對中海油的收購,態度就更為熱切。”
CTV報道稱,此次并非中資公司首次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但自2005年優尼科交易失敗后,中海油等中資能源公司對北美大型并購業務十分謹慎,此次出手,“表明中資公司并購信心有所恢復,如果成功,中國資本將更加積極大膽”。當年優尼科未接受中海油185億美元出價,最終投向
雪佛龍。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宗收購應當算是中國能源行業在海外最大的一筆收購案,如果成功,對中國是件好事情。今后是否會出現變數,何日塵埃落定,目前難有定論。
《加拿大聯邦投資法》規定,并購金額超過3.12億加元(約合3.06億美元)的涉外股權交易,須經聯邦工業部和聯邦競爭局審議,如果并購有利于加拿大工業、就業和競爭力水平提高,會被核準,反之就可能如2010年必和必拓收購加拿大鉀肥公司那樣被駁回。《溫哥華太陽報》、《多倫多星報》24日援引的分析多數認為,鑒于哈珀政府對遠東石油市場的態度,中海油并購案應能在今年底順利獲批。加聯邦工業部長帕拉迪斯23日委婉證實“并購順利”之說,“此舉利于加拿大經濟”。
彭博社24日評論說,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中國企業實施海外并購,尤其是在能源領域,這樣的并購可以用來緩解國內能源供給壓力,以滿足中國經濟的擴張與發展。李雨時說,中國政府一直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一方面是有收購能源、資源礦藏方面的需求,同時也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國內戰略新興產業有交集的國家及地區開展投資合作與資本合作,中國商業發展戰略與國內經濟發展轉型的大規劃是步調一致的,原則是合作共贏。
《環球郵報》24日稱,此輪中海油并購并非沒有風險。Nexen近年經營飽受挫折。《溫哥華太陽報》稱,一周前該公司公布二季度報表,盈利僅1.09億加元,同比縮水近半,中海油此番收購每股單價比周五市場收盤價格溢價高達61%,而能源企業并購溢價通常都在50%左右,“中海油有些過于大方了”。李雨時則說,支付60%的股票溢價,是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做法。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萬軍24日表示,中海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的手法比幾年前更成熟、更國際化,中國能源公司通過與西方公司“實戰”贏得經驗,中海油還由此獲得“全球廣告效應”。一名接近中海油的消息人士說,中海油不是靠一個商業機會的捕捉參與國際競爭,收購Nexen是公司實施整體商業戰略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