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來國內成品油價調整情況
10日是國內油價調價的又一時間窗口,根據現行
成品油定價機制,已滿足距上次油價調整22個工作日的條件,但目前三地油價變化率未到-4%,因此人們盼望的汽柴油降價恐在10月內“擱淺”,備受關注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也仍未推出。
這是半年來首次出現在一個月時間里成品油沒有調價的情況。此前,在5月10日、6月9日、7月11日、8月10日和9月11日,每個月都有一次成品油調價,其中在最后兩次,汽柴油價格均上漲,人們原本預期在10月初汽柴油價格能降下來。截至10月9日三地原油移動均價變化率只有-1.97%,有分析人士預測,人們盼望中的月內成品油降價可能落空。
10月苦等降價或無望
如今,油價何時調整,就看國際
原油價格變化率的“臉色”了。業內紛紛預測,國內油價下調窗口開啟至少要等到10月末,甚至整個10月份都無望。
金銀島成品油分析師韓景媛表示,如果10月份后期
國際油價跌幅加深,跌至85-87美元/桶左右,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率可能在10月25日左右滿足下跌4%的條件,“但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太多,所以很難推斷出具體的時間窗口”。隆眾資訊分析師司斌也認為,調價條件全部得到滿足的時間“可能在10月末”。
不過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認為,也有可能整個10月份都降價無望。“雖然從美國和全球經濟走勢來看,尤其是美國大選前,美國政府勢必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油價,近期國際油價在諸多利空消息的打壓下也呈現了震蕩下滑的態勢,但鑒于目前國際原油22天移動均價中高價位所占比重逐漸增大,將拉低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率跌幅,所以預計10月份的變化率難以跌破4%,國內油價下調窗口將因此處于關閉狀態”。
國內成品油批發量價齊跌
雖然10月國內油價下調是否能兌現尚是未知數,但當前三地原油化率繼續走低之下,國內市場油價下調預期仍存,觀望情緒開始升溫。受此打壓,傳統“金九銀十”季節表現出“旺季不旺”的局面。
受國慶長假影響,
中石油、
中石化等主營單位假期停止開票,僅能提貨,因此下游用戶大多數在假期開始之前完成備貨,導致整體批發環節市場冷清,少有成交。據趙旭介紹,中石油等主營單位假期期間汽柴油銷售較為慘淡,加上9月份只完成了70%的計劃,因而10月份任務壓力較大。
在交投低迷的同時,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成品油批發價也是不斷下調。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10月4日,國內0#柴油車提均價為8412元/噸,較9月21日跌幅達到98元/噸;93#汽油均價為9654元/噸,跌幅為89元/噸。
京城310家加油站自行降價搶客
盡管國家發改委層面的降價“擱淺”,但十一長假需求小高峰過后,面對不旺的市場需求,京城加油站紛紛自行降價促銷。
來自油客網的統計顯示,目前北京地區降價促銷的加油站數量達到310家,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值,占全市加油站總量的26%。北京加油站的促銷規模向來時大時小,近年來,由于中石化系加油站堅決退出直接的降價戰,所以此前京城加油站降價最多的時候也沒超過300家。不過此次,降價的加油站中就包括大量的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降價方式包括自助加油優惠、直接降價等,降價幅度在0.01-0.6元/升之間。
9日,記者在東北五環沿線采訪發現,中石油、
道達爾、
殼牌等多家加油站都在爭相降價促銷。望京科技園附近的北五環雙向路邊的兩家中石油加油站都有0.2元/升的優惠促銷。降價的民營加油站更是多不勝數,降價幅度也較大,其中珊瑚路加油站的92號汽油直接降價0.5元/升。
加油站方面表示,大家之所以紛紛降價,是為了保證客流。今年以來,市場整體需求不旺,加上受到北京搖號購車、限行、停車費大漲等因素影響,很多加油站都需要在下半年發力才能完成全年銷售任務。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時機再被關注
成品油定價機制完善改革的“時機”目前是否已經成熟?這個關乎成品油市場的重要的改革會在近期“瓜熟蒂落”嗎?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美國大選將貫穿整個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將以穩定為主,像國際原油這類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將非常有限,這對于我國推出完善后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來說是很好的時機,“實際上現在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的改革方向已基本成型,如果10月底或11月初國內汽柴油價會如期下調的話,我認為新調價機制與汽柴油價下調同步推出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卓創分析師陳晴認為,新定價機制推出還要看改革的方向以及當下的宏觀環境來確定。目前來看,改革的方向似乎是確定的,那就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
據了解,“縮短調價周期”,簡單地說就是縮短了調價的時間,加快了調價的頻率,并相應地減少每次價格調整的幅度。這方面的改革首先會使成品油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行動步伐更相近,進而可以實現成品油價格從“滯后定價”逐步過渡到“實時定價”,把成品油價格改革推向更合理的方向;其次,對于煉油企業而言,在相應的條件下靈活的按照機制調整成品油價格,將更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減少虧損;另外,對于整個成品油市場而言,新的機制可以更好的平衡國內資源,杜絕屯油、摒棄投機以及減少走私、遠離油荒。
卓創最新分析認為,后期發改委將放開油價的“調價權”,一旦達到上調或下調的時間下,企業可以自動的調整油價,或者是由權威機構比如“新華社”來公布成品油的價格調整,使得成品油定價機制逐漸走向市場化。不過對石油價格放開的理解,只是“放開油價”,絕對不是“放開油價管制”。鑒于石油消費的特殊地位和未來國際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必然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一定的干預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