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指出,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
目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92%,其中30%左右的原油用于生產化工品。當前全球化工品年銷量達3.4億噸,化工品需求增速比全球GDP增速快一倍,預計2020年全球基礎化工品需求將達到10億噸。隨著全球化工需求大幅增長,低成本持續供應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因此,我國化工原料亟待多元化。
我國煤炭和頁巖氣儲量均居全球第一,同時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因此,分階段、分步驟、協調有序發展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生物質化工,加快化工原料多元化步伐,有助于有效降低我石油對外依存度,同時大幅提高化工行業競爭力。
一、頁巖氣開發三大難題待解,需加強政策支持引導
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通過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把加強頁巖氣和煤層氣勘探開發列為“十二五”時期我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重點任務之一。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提出,要積極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優選一批頁巖氣遠景區和有利目標區。加快攻克頁巖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建立頁巖氣勘探開發新機制,落實產業鼓勵政策,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實現到2015年全國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的總體目標,為頁巖氣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頁巖氣資源豐富,國土資源部3月發布的數字為25萬億立方米,中石油和其他研究機構的評估在35萬億立方米左右。實際上,在過去三年間,新興化工原料特別是頁巖氣的優勢逐漸顯現。頁巖氣的開發,不僅改變著能源的結構,還使化工業原料成本降低,并將對全球天然氣和化工產品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據陜西延長石油研究院院長高瑞民介紹,去年美國頁巖氣產量達1700億立方米,超過了其煤層氣的生產規模,在整個能源結構中占30%,導致美國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降。未來我國石化產業壓力會持續上升,來自美國的競爭將不斷增強,應密切關注外部市場變化。
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剛起步,截至今年4月鉆井58口,還未形成產能。9月19日,首個頁巖油氣產能建設項目開鉆,標志我國頁巖氣開發進入量產階段。10月25日,國土資源部2012年頁巖氣探礦權招標開標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83家企業152套合格投標文件參與20個區塊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專家認為,我國對頁巖氣開發的需求迫切,但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核心技術與成本、環境、物流等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核心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高。由于地質條件和管網發達程度不如美國,核心技術不成熟,我國頁巖氣開發成本較高。據高瑞民介紹,美國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頁巖氣技術研發,而我國的鉆井經驗非常少,尤其是在水平井鉆完井和大規模壓裂等關鍵技術方面。目前美國頁巖氣售價合人民幣0.8元/立方米,而在我國成本至少在1.5-2元/立方米。
二是環境問題待突破。GE能源集團工業-石化產業中國區總經理吳建雨說,頁巖氣開采過程中要大量用水,而我國水資源不足。為此,需盡量有效利用水,并在壓裂過程中避免采用對環境有持續破壞的化學成分。
三是頁巖氣開采和運輸將對物流造成重大影響。吳建雨特別提醒,由于管網不發達,我國目前多考慮把頁巖氣液化并通過公路運輸;此外,開采過程中還需運輸大量營地和鉆采設備,這些都將給物流尤其是給公路運輸造成較大壓力。
專家表示,實際上,頁巖氣開采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是針對目前情況而言的。只要國家把頁巖氣作為一個未來重要的產業去培育,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通過幾年的技術創新和進步,頁巖氣開發一定能創出新局面。
二、煤化工不宜急于擴大規模,重在示范升級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要推動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推進煤炭洗選和深加工。新世紀以來,我國煤化工進入井噴式發展期。目前,我國是煤化工發展最快的國家,也是新興煤化工國家中唯一有商業化生產的國家。
中國神華集團煤制油化工部總經理梁仕普認為,煤制烯烴的商業運行表明,與石腦油裂解相比,聚烯烴產品具較大成本優勢,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能源化工咨詢機構IHS化工咨詢中國區總裁龐雄鷹預計,到2016年我國煤制烯烴在總烯烴產能中將占20%,煤化工將成為我國新興化工原料的重要來源。
但煤化工項目具有資源、技術和資金密集三大特點,對水資源要求較高,每萬噸產品投資需1億元左右。“十二五”以來,內蒙古、新疆和陜西等地都制定了宏大的煤化工發展規劃,行業發展出現過熱現象。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不宜急于擴大規模,重點應放在升級和示范方面。發展包括煤制烯烴和煤制油在內的現代煤化工,必須解決好環境、水資源、技術和礦產資源四個問題。首先,政府部門在做項目規劃時不能冒進,要遵循有多少水資源安排多少項目的原則;其次,加強環境、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立法執法和管理,注重對礦產資源要實行保護性開采,通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提高門檻;第三,通過示范掌握一批新技術,同時探索出煤化工的流程,促進煤化工科學有序發展。
三、生物化工應培育新型高效生物質能新品種,構建完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體系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表示,中國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有序發展”的原則,發展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生物柴油,開展纖維素乙醇產業示范。
目前全球年可利用生物質約9億噸,其中中國為2.2億噸,占24%。生物質化工剛起步,在相當長時間內還無法和石油化工直接競爭。但預計未來將出現低成本的生物質原料,可以制備目前所有的石化產品品種,并與其形成競爭。
我國生物質能技術開發和利用,在產業發展初期政府應給予一定扶持和補貼,尤其在生物質能科技領域,應培育一批新型高效生物質能新品種,構建完善的生物質能利用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