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記者獲悉,由遼河油田牽頭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油水井帶壓作業技術與裝備現場試驗”已在熱采井帶壓作業設備、注水井帶壓大修設備研究等方面形成技術配套,有4項成果準備申請國家專利。
這個項目針對帶壓作業提速、專用裝置耐高溫、裝備壓力等級提高、高溫油管內堵塞、大修裝備高壓動密封等難題進行攻關,使熱采井帶壓作業技術、帶壓大修配套技術、帶壓作業裝置配套及油管堵塞技術得到優化,作業速度進一步提高,使帶壓作業技術應用范圍更廣、更安全可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熱采井帶壓作業方面,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耐高溫材料,將26型和246型兩種氟橡膠按一定比例共混,形成一種在200攝氏度以下物態和物性穩定的材料作為防噴器半封、全封的前密封、頂密封和側門密封材料,確保作業時井控裝置有效可靠。這個項目在低溫低壓SAGD采油生產井現場試驗8井次,在液體橋塞、液壓式堵塞器、鋼絲作業、連續油管作業堵塞器現場試驗16井次,在高溫低壓生產井現場試驗6井次,取得良好效果。
在油水井帶壓大修方面,這個項目研制出帶壓大修配套旋轉防噴器1臺,進行了多次室內及現場試驗。試驗表明,這種防噴器可實現對帶壓大修過程中方鉆桿的有效密封,為帶壓大修作業裝置的定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這個項目完成大修井現場試驗18井次。其中,復雜井大修試驗4井次。這個項目還配套改裝了35兆帶壓大修作業裝置,在原系統裝置上增加旋轉防噴器,解決了鉆進過程中方鉆桿密封難題;增加鉆臺和機械轉盤,轉盤安裝在鉆臺上,井口密封系統和加壓動力系統安裝在液壓升降式鉆臺下,解決了扭矩傳輸和起下立柱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復雜井的帶壓大修。
據了解,遼河油田在注水井小修和油水井帶壓大修全部實行帶壓作業后,可減少排放。熱采井全部實現帶壓作業后,預計每年實施3000口井,增油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