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24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實現油氣銷售收入約為484.4億元,同比增長4.7%,主要得益于油氣產量的上升。
近日,有投資者因不滿公司及康菲石油涉嫌發布虛假及誤導性訊息,向美國紐約南區法院所提起集體訴訟。中海油媒體及公共關系副經理張欲曉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認為他是毫無根據的指控,我們也會對他的指控一一駁回,同時公司會一一抗辯,以維護公司的利益。”
在廈門大學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這個案件很有可能上不了法庭,最終庭外和解或不了了之:“目前這個不是剛剛起訴嗎,那大家,其實完全有可能中海油是被冤枉的,對不對。那么我剛才講,就是這種,這樣的起訴在國外是很常見的,很多情況下是不了了之的,所以說目前由于沒有上法庭,那么中海油目前在法庭上,它干脆就沒有輸掉,沒輸掉你就不能說中海油不對。”
中海油首席財務官鐘華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收購案不予置評,現在正在提交材料,如果順利的話,年底交割項目。
而從中海油發布三季度財務報告來看,不管是三季度還是四季度,中海油都可謂,收成一片大好,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凈產量87.8百萬桶油當量,主要得益于新投產項目和新開發井帶來產量貢獻、海外項目產量持續提升和在產油氣田產量穩定。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油氣銷售收入約為484.4億元,同比增長4.7%,主要得益于油氣產量的上升。
這無疑增強了中海油收購的底氣。中海油首席財務官鐘華:“產量我們到9月底的話是248.7百萬桶,這是1到9月份累計完成的,現在我們全年的目標是,預計完成335到345,從這個趨勢來看,我們第四季度的產量增長還會很強勁,所以無疑我們第四季度環比會有增長的。”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認為,近期加拿大政府剛剛否決了馬來西亞在加拿大50多億加元的能源收購案,為平衡國際影響,這對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將帶來有益一面:“如果加拿大什么都不批準,那么這個可能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對加拿大油砂這種非常規油資產的興趣,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加拿大可能會平衡各種力量。”
在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現在中國和加拿大也處于資源和經濟條件互補的情況,因而這次,收購案很有可能會成功。“因為加拿大跟中國的互補性很強,加拿大以往的石油市場主要是美國,目前可能由于美國的能源獨立以及美國頁巖氣的發展,那么加拿大可能得重新尋找合作伙伴了,中國正好缺資源,這兩個國家互補性還是比較強的,如果比較強的話,遲早這種收購肯定是會發生的,即使這回沒有成功,下回還有一個有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