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進入油氣領域掘金的渴求,讓民企積蓄了干柴烈火般的投資熱情。
近日,國土資源部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剛啟動,眾多民企就蜂擁而至,與大型央企同臺競標,這是油氣領域首次向民營企業敞開大門。
據了解,在參與招標的83家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占到了1/3。此前曝出參加此次招標的民營企業航民股份、海越股份、永泰股份等悉數到場。
不過,對于民企爭相投資頁巖氣的局面,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了擔憂。“風險太大,恐怕民企吃不消。”
由于投資大而收益期長,業內更擔心民企會“圈而不探”。
“實力小的企業做不成”
當天的招標開標會共接收到83家企業的152套合格的投標文件,20個區塊中最多的接收到13套投標文件,除安徽區塊因只收到2套投標文件流標外,其余19 個區塊均受到熱捧,尤以重慶和湖南區塊吸引了眾多投標。而報出的最高投標價就出自重慶黔江區塊,17億元;湖南龍山和保靖兩個區塊也分別收到了14億元和 12億元的報價。
“投標價高并不一定能中標。”10月25日,在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招標開標會湖南組現場,一家民營企業高管如是說。
“此次頁巖氣探礦權公開招投標,由于區塊被切小了,民企對央企的沖擊不大,對于企業來說,風險與機會均等。”永泰股份華瀛山西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符小民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永泰股份從7月份就開始著手準備相應工作,希望能在此次招標中有所斬獲。
“公司領導相當重視,大家這段時間都在為這次招標做準備。”永泰股份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
而這種重視并非永泰股份一家。從現場打電話、發短信向總部匯報情況來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據了解,永泰股份此次將目標投向了貴州和湖南兩個區塊。而這兩個區塊正是此次招投標的熱點區塊。華瀛投標的湖南省龍山區塊,共有11家投標主體參加,華瀛報出的勘查總投入費用約為4.5億元,而大唐華銀報出的費用達到了14億元,這也成為此區塊的最高投標價。
隨著大唐華銀投標價的公布,現場引來一片嘩然。“龍山區塊,在4億元到5億元間比較合理,完全沒有必要那么高。”上述高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但投資頁巖氣還是需要有實力才行。”
但大企業的實力顯而易見。湖北宜化集團礦產資源部李部長表示,“開發一口井單是鉆探投入就能達到5000萬至6000萬元,這還不算土地拆遷等費用,實力小的企業根本做不成。”
浙江某天然氣發電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勘查總投入不是一兩千萬元能夠解決的事了,而是上億元。這與企業投入多少至關重要,投入的多可能就獲得的多;反之就少。”
“而目前的關鍵問題是,現在只是勘探權招標并不是開采權招標,現在只是勘探不能開采,如果開采還將進行招標。”上述人士說。
激進投資得失難料
按照程序,此次開標后立即進入評標階段。“屆時,專家將進入封閉式評標階段,估計中標結果將在半個月后公布。”開標現場工作人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我們希望能縮短評標時間,盡快公布中標結果。”符小民直言。
按要求,本次招標出讓的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也即1000平方公里的區塊3年最低投資為9000萬元),鉆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鉆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兩口。同時,中標人要對其勘查實施方案確定的勘查投入、工作量以及進度等內容做出書面承諾,作為管理機關監督檢查的依據之一。
這一要求被看做是低標準,很多企業都符合要求。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研究院劉孫泱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其中的風險,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因為頁巖氣的勘查具有高風險性,如果勘查工作不到位,那么未來的風險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民營企業在資金上沒有做好充分的考慮,那么很可能出現資金斷裂。”劉孫泱坦言,“因為這是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兩三年可能不一定見效,投入的時間會比較長,5到8年或者更長時間才會見到效益。”
由于這些隱性因子的存在,劉孫泱擔心民營企業會“圈而不探”,他希望國家能夠有相應的規定,對其加以嚴格限制。
“很多企業都是第一次進行頁巖氣勘查,在技術、勘查資質等方面都是外行,作為民營企業,能中標的話就要么和有資質有實力的企業一起合作勘探要么轉讓出去。”一位民營企業代表表示。